宋朝是中医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与皇帝对医学的崇拜有关。宋太祖赵匡胤命令组织医生修改宋代第一本药典《开宝新详细本草》,并开启了皇帝为医学书写序言的先例。从那以后,每一代人都效仿了。
[img]578855[/img]
赵匡胤对医术略通一二,统兵作战后,还可以为兵看病开药。赵匡胤成为皇帝后,还用针灸治疗弟弟赵光义(宋太宗)。事实上,赵光义在医疗方面更好,但史料中没有他帮助人们看医生、开药或用针灸治疗的记载。他专门从事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处方。赵光义当皇帝之前就已经收集过了「名方千余首」,即位后,更加重视医学,下令王怀隐等人编写《太平圣惠方》。
宋英宗因病突然去世。之后,宋真宗赵恒也多次为臣子开药,都有效果。王旦气虚多病。宋真宗有一天给了他一瓶药酒,让他当面喝。王旦喝了几口后,非常舒服。宋真宗慢慢地说:这是苏合香酒,具有行气解郁、散寒化浊的功效。将来,在冬天的早晨,你可以喝一杯来抵御寒冷。
[img]578856[/img]
宋仁宗赵真对针灸也很感兴趣。他继位后不久,1023年命令汉医生王唯一编辑《铜人穴位针灸图经》,由政府颁布各州;同时,还铸造针灸铜人,将人体经络和穴位设置在上面,用蜡封住,注水,刺伤穴位时会有水流出。这种铜人在训练和学习针灸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除了学习针灸,宋仁宗还开药,但只针对皇室成员。
下一任继位者宋英宗赵曙非常不正常。他不仅对医疗技能不感兴趣,而且在继位之初就患有精神疾病,仅5年后就死亡。就在北宋皇帝的医疗道路即将破裂时,宋神宗赵旭出来救援现场;虽然宋神宗后面的北宋皇帝也对医疗技能感兴趣,但他的造诣远低于宋神宗。当北宋皇帝的医疗道路传播到这位医生身上时,它已经达到了顶峰。
[img]578857[/img]
宋高宗亲自参加养生论卷
继位后,宋徽宗赵霁在各州县设立了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医疗慈善机构,并设立了名为修合药所的医疗管理部门(后改为惠民局);又命人编,颁发《大观经史证书》备急本草、和剂局方等大型方药经书。
1117年,赵霁还亲自主持了200卷《圣济总录》,历时18年终于完成。这是宋代以前中医文化的伟大成就;他还写了10卷《圣经》。
在前辈的影响下,宋高宗还写了《养生论卷》,既展现了高超的书法,又体现了他对医学、养生理论的重视。
宋代中医鼎盛到什么程度? 连皇帝都给臣子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