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姜维造成的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我非常喜欢文武双全的武将,最典型的是姜维。浪费时间,我承认他没有《三国演义》那么被提拔,也没有《三国志》那么被贬低。他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庸人,而是像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一样,欣赏着辛酸、艰辛、悲欢离合。他不是文治天下的那个,武定邦国的那个,却不用理会后人的坏名声。,乱世一肩挑起责任重担,力挽狂澜,本来就是中流击水,何必别人多说。

[img]576958[/img]

姜维对北伐一直执着不悔,甚至在对自己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当然,动机不能排除继续高举复兴汉室忠于蜀汉的大旗,丞相的遗志和自己的理想。他经常自告奋勇,承担沉重的责任,似乎超出了他的个人能力,结果,不令人满意,但永远不会停止努力,想用新的结果来弥补以前的承诺和期望,结果仍然令人遗憾。

[img]576959[/img]

我想,在他心里,他总是渴望被肯定。正是这种压力迫使他一步一步地做出决定。这种对被肯定的强烈渴望可能来自于他的生活经历、羌族背景和他的降级身份。这是一种精神压力,但这只是我的猜测。他在追求什么?在他的一生中,他找到了他想要的吗?我不知道。

仔细阅读《三国志》,发现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说他是“玩民主”,这意味着浪费人力物力。《资治通鉴》评论员胡三省斥责姜维“屡败不止,为蜀张本而死”,现在很多人认为姜维后期北伐使军民疲惫,最终导致蜀汉灭亡。至少他的大罪之一是他没有按照诸葛亮生前的指示守住阴平小道。那么,姜维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像史家所说的“粗有才略,军国主义”的人呢?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回到过去,认识一个真正的姜维!

[img]576960[/img]

江维的北伐一直受到很多赞扬。例如,《三国演义》末尾的长诗中有一句话叫“江维独自一人,九伐中原空勋劳”。而且大多数人也认为姜维的北伐极大地消耗了蜀汉的财力物力,导致未来被魏军一攻即亡。真的是这样吗?纵观姜维之前的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超过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胜多败少,军队损失也是魏重蜀轻。此外,江维北伐的基点已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子午谷一线推向西县以北金城、渭水南岸芒水一线。正是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将军曹爽和王经,使魏军一直被困在秦岭一线。土狭民寡一州之地的蜀汉,迫使有九州之地的强大曹魏采取战略防御30年,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至于北伐的两次失败,他们都输给了魏将邓艾。我一直认为邓艾是魏国最好的将军。而姜维攻,邓艾守,在兵力和补给上也是魏国占主导地位,姜维在他手中败得其所。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蜀汉政权的衰落并不过分。

[img]576961[/img]

有人说姜维北伐造成蜀汉“兵困民疲”,这是真的,但魏国也有损失,作为战败者,魏国的损失远大于蜀汉。因此,我们不妨认为,正是姜维的积极北伐缩小了蜀魏之间的国力差距。诸葛亮在世时就制定了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安全的战略。如果这是错误的,姜伟只是在继续诸葛亮的错误。诸葛亮死后,蜀汉人才迅速衰退,朝中逐渐被奸臣控制。其中,最受刘禅青睐的宦官黄皓最为突出。董允在世时,每次见到黄皓必怒斥,黄皓都不敢有所作为。董允去世后,朝中再也没有人能控制他了。姜维曾想除去黄皓,但却被刘禅所阻。而黄皓也因此忌恨姜维,反复想夺去姜维的兵权,然后谋杀。姜维知道其中有多厉害,不敢放弃兵权。保持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带兵出战。为什么不打仗就带兵?

[img]576962[/img]

道理很简单。如果姜维采取坚守墙的策略,很快就会被削去兵权,被黄皓的亲信阎宇所取代。请想想持“坚守论”的朋友,蜀汉能在阎宇带兵的时候呆多久?三十年吗?三年就好了!蜀汉后期,优秀的将领并不多,只有王平、廖化、张翼和后来的夏侯霸。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一人要承担统帅、将军、参谋的全部责任。稍微了解军事的人可以理解姜伟当时的战斗困难,但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姜伟仍然可以在战术上取得胜利。我们为什么要责怪他?姜维不是蜀汉最后一战的全部责任,而是诸葛瞻。他真的为他死去的父亲感到难过!蜀汉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姜维的假投降。由于钟会行事不密,军士哗变,被杀。

他想从头到尾维持蜀汉的存在!我记得一部漫画里有句话:“只要比赛不到最后一刻,你就不能放弃希望。当你放弃希望时,也是比赛结束的时候。”。姜伟从未放弃希望。他奋斗到最后一刻。正确地说,蜀汉直到姜伟倒下才真正灭亡。
是什么信念支持姜伟维持蜀汉直到死亡。我认为姜伟这样做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回报当时委托给他的孔明的所有重要任务。姜伟为了回报孔明的善良而奋斗到最后一刻。姜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学者为知己而死!

[img]576963[/img]

作为一名将军,姜伟不仅可以用自己的战略来迷惑敌人的胜利,还可以用自己的勇气杀死敌人的将军。可以说,他同时具备了智者和勇者的素质。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守护衰退的蜀汉,他的才华即使在名将如云的前三国,也绝对是一流的。前十名肯定没问题!也许姜维只需要一步就能扭转局面,复兴蜀汉,但政治腐败的政权能持续多久呢?姜伟成为腐朽政治的受害者,但没有他先进的军事观,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政策。腐朽的蜀汉政权如何维持20多年?后人对姜伟的评价是不公平的!就像明末降将洪承类一样。然而,历史对姜伟是公平的。它给了姜伟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展示一个既有智慧又有勇气的将军的所有潜力,忠实地记录姜伟为蜀汉所做的一切。让我们后代看到的是一个为蜀汉献出终身才华的不屈不挠的男人!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姜维造成的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姜维造成的吗?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为什么刘备看不起优待自己的刘巴?刘备怎么想?
  • 根据常识,由于刘巴选择离开自己,阻止刘备进入四川,刘备自然应该感激和报复,杀死刘巴。但刘备没有。刘备进入四川后,为了...

  • 刘备为什么一辈子逃跑:刘备接受衣带诏书后为什么潜逃?
  • 为了除掉曹操,汉献帝被曹操绑架,秘密发布了衣带诏书,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刘备接受衣带诏书后为什么潜逃?为了...

  • 解密: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是政治花瓶吗?
  • 公元239年,曹魏政权进入另一个政治周期,直到嘉平元年(249年)结束。在权力的游戏和重组中,一个女人也承受着难以忍受的...

  • 都说他扶不起阿斗。 其实他的才华远远超过刘备!
  • 公元223年,刘备命丧白帝城,王子刘禅继蜀汉皇帝位,史称后主。 应该说,刘禅接手了一个完全混乱的人。在外部,宿敌魏国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