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说起王继恩的话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王继恩生年不明。北宋时期,太宗朝名宦官,历任宫廷使、河北刺史、天雄军都监、宣政使、顺州防御史、右监门卫将军等官职。
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宋皇后命令宦官王继恩召唤太祖第四子赵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拿着诏书去找太祖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成功继承了王位。王继恩因其立功受到宋太宗赵光义的信任和重视。
春化二年(公元991年),王小波、李顺聚众在蜀地发动叛乱,王继恩奉命率军讨伐叛军。
春化四年(993年),李顺攻占成都,王继恩以剑南西川治安使的身份征服王小波、李顺,屠杀3万多人。
王继恩自持有功,越来越傲慢,野心勃勃,曾参与过王子的登记,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
宋太宗赵光义共有九个儿子,王继恩与太宗长子赵元佐关系密切,因此上下跳跃,极力支持赵元佐获得储君之位。
[img]574124[/img]
赵元佐年轻时机敏聪明,深受太宗皇帝的喜爱。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弟弟魏王赵廷美阴谋篡位,事情曝光,被斩获官职,送到房州,忧愤成病,两年后吐血而死,时年仅38岁。
宫廷内斗严重刺激赵元佐,不久精神失常,因纵火焚烧宫被废为普通人。
失望的王继恩转向了下一个目标——皇帝的次子赵元熙。不幸的是,王子身体不好。春华三年(992年),赵元熙早年突然感到不舒服。他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只有27岁。
宋太宗年纪大了,立储成了头等大事。
至道元年(995年),参知政事寇准建议皇帝立皇三子赵元侃为王子,宋太宗犹豫不决。
隐士潘阆给了王继恩一个主意,说:“赵元侃觉得自己应该被立为王子。如果你建议皇帝立赵元侃,他以后当皇帝的时候也不会感激你。最好在王子中选择另一个人。”
王继恩觉得很有道理,就去游说宋太宗,宋太宗还是拿不定主意,找寇准商量。
寇准说:“妇人、宦官、近臣这些人不足与谋,陛下应该自己选择。”
[img]574125[/img]
宋太宗终于做出了决定,把赵元侃作为王子。
到道三年(997年)二月,宋太宗病重,围绕新皇帝上任一事,朝中各股势力开始明争暗斗。
李皇后、王继恩等人讨厌赵元侃,勾结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指挥使李继勋等人,计划立皇长子赵元佐为王子。
三月二十九日,宰相吕端入宫探望皇帝,皇帝身边只有李皇后、王继恩,却没有看到王子赵元侃。
吕端担心王继恩暗中捣鬼,回到相府后不久,写了一封信,秘密转向王子赵元侃,催促他立即入宫,防止宫变。
这时,宋太宗去世了,李皇后派王继恩告诉宰相吕端,吕端得知消息后,立即将王继恩拘留在相府,派人看守。
吕端入宫后,以太宗皇帝生前遗愿为由,与李皇后争论。
最后,赵元侃能够继承皇位,更名赵恒,史称宋真宗。
宋真宗即位两个月后,王继恩及其党羽开始清算。王继恩、李昌龄、胡旦等人因“交通请求、漏宫禁语言”被贬职,王继恩被贬为右监门卫将军。两年后,他死在均州(湖北丹江口)。
协助宋太宗继位的王继恩后来怎么被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