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300年的大唐王朝,唐太宗早期的“贞观治理”经历了、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之后,政治军事上前所未有的强大,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社会发展达到顶峰。然而,在中后期,一场安史之乱几乎摧毁了唐朝,打破了繁荣的景象,开始从繁荣到衰落。
唐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是无能的,但也有一些皇帝试图在朝臣的帮助下创新和消除缺点,再次复兴唐朝。唐顺宗时期的“永贞创新”是最重要的政治改革。这一改革使唐朝再次看到了ZTE的曙光,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它突然以失败告终。
[img]572403[/img]
唐顺宗李念是唐德宗的儿子。当李念还是东宫王子时,他深刻认识到唐朝政治的黑暗和混乱,以及宦官专政、藩镇分离和朋友党之间的争端。李念即位为唐顺宗后,虽然他患有中风,但仍坚决重用王叔文、刘禹锡、刘宗元等人规划改革事宜,发起改革运动。这一创新是在永贞年间发起的,历史上被称为“永贞创新”。
[img]572404[/img]
围绕“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三大积弊,王叔文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
一、罢宫市,五坊使。经营宫市,充当五坊使的宦官,往往打着为皇室采办的旗号,抢掠勒索,鱼肉百姓。
二、取消进奉。节度使和贪官通过进奉钱物,取悦皇帝,同时也借此机会搜寻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三、打击贪官。王叔文当政后,首先罢免了贪污敛财的转运盐铁使,并严惩了京兆尹李实。
四、打击宦官势力。先裁减宫中闲人等,再逐步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军兵权,削弱其势力。
第五,抑制藩镇。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削弱地方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img]572405[/img]
从这些改革措施来看,创新派对创新的弊端有着清晰的认识。在新政实施后的短短几个月里,他们也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人民的赞扬和支持。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场可能取得巨大成就的改革运动突然失败了呢?
第一个失败的原因是改革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创新主要针对强大顽固的宦官和藩镇,朝廷内外的实权基本掌握在他们手中。改革文人最大的支持者是皇帝,但当时皇权基础薄弱,唐顺宗无法给予他们更实际的支持。可以说,改革双方的实力是无法比拟的。
[img]572406[/img]
另一个原因是唐顺宗身体虚弱。改革刚刚开始100多天,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创新派最大的支持者唐顺宗突然中风严重,无法继续执政。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子李春对创新的仇恨,导致改革无法长期进行。唐顺宗病重后,被宦官安排为王子的李春在宦官的支持下继位,即唐宪宗,唐顺宗退位后不久就被宦官杀害。唐宪宗长期以来一直对父亲的创新非常不满。他一直憎恨那些创新官员。即位后,他们纷纷贬废,废除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政策。永贞创新运动如此草率地结束了。
[img]572407[/img]
纵观历史上多次失败的重大改革,虽然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后继者完全否定了前任者的一切行为,无论是非功过,导致改革中途过早死亡。
永贞创新使唐朝有了中兴的曙光 为什么最后草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