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即魏蜀吴三国武将中有许多降将。例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都是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合曾是袁绍的手下。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投降孙权,以降将身份来到东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往下看。
当然,同样的降将,每个人的最终待遇和成就自然是不一样的。例如,傅士仁和麋芳来到东吴后,几乎没有被重用。再比如于禁回到曹魏后,被魏文帝曹丕羞辱。相应地,本文所说的四位降将,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待遇最好,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降将。对这四位降将来说,有三个官到车骑将军,还有一个人成了一人之下,一万人之下的将军。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桥(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蜀后期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元次子,母亲是曹操妻子丁的妹妹。曹魏时期,夏侯霸作为曹魏宗室,官至右将军,请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驻扎在陇西。然而,在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杀死了曹爽。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的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夏侯玄是夏侯霸的表弟,曹爽的表弟。夏侯霸曾经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 司马懿除曹爽后,夏侯霸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骑将军,曾与姜维北伐曹魏。
骑马将军是古代历史上高级将军的名字。汉制,金印紫丝,仅次于将军和古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之上,则位于上卿,或比三公。第二品是典京师兵卫、掌宫卫。汉代,车骑将军主要负责征伐背叛,有战争时拜官出征,事成后罢官。当然,自东汉以来,骑将军逐渐成为常设的武将官职。汉末三国时期,车骑将军的地位仅在大司马、将军、将军之下,这无疑是一位高权重的将军。例如,蜀汉成立之初,刘备就封张飞为车骑将军。因此,夏侯霸作为降将,能在蜀国官到车骑将军,无疑是非常罕见的,这体现了后主刘禅对夏侯霸的厚待。
[img]568495[/img]
和夏侯霸一样,姜维也来自曹魏,并在归降蜀汉后得到了重用。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县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江之子。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进入三国时期后,姜维在魏国当官。公元228年,蜀汉宰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伟被怀疑投降蜀汉,被蜀相诸葛亮重用,即诸葛亮的培养和精心培养。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后主刘禅拜姜维为将军,这意味着姜维成为蜀汉官职最高的将军。
蜀汉后期,将军姜维继续北伐,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作战。为了避免黄皓的迫害,前往叠中屯田避祸。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勾结钟会反叛,事败被杀。对姜维来说,以降将身份在蜀国官至将军显然令人惊讶。此外,这也体现了蜀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
张合(?-二三十一年,字易,河间郡县(今河北省河间市)人。魏国名将汉末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张合参与了黄巾起义的平定。袁绍归降后,张合打破公孙赞,迁宁中郎将。参加官渡之战,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授偏将军。此后,张合跟随曹操攻占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元平凉州,跟随曹操夺取汉中,屡建战功。曹丕称帝后,张合迁左将军,被封县侯,跟随曹真打平安定羌胡,随夏侯尚围攻江陵。
太和二年(228年),张合转为右将军,与曹真抗争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打破蜀马苏,迫使诸葛亮返回汉中,迁往西车骑将军。太和五年(231年),被司马懿逼领兵追蜀军,追木门,中箭死亡,被称为壮侯。因此,作为一名降将,张合最终在曹魏官到车骑将军,从而在官职上压制了曹魏五子良将,如禁、张辽、乐进、徐晃等。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不是在公元231年,张合在曹魏的官职也可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 黄权(?-240年),字公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巴西县人。蜀汉、曹魏将领三国时期。黄权年轻时是郡吏,后来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身为刘璋的下属,在刘备入川之前,黄权曾劝诫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此被外放为广汉县令。刘璋被打败后,黄权归降刘备,被后者视为偏将军。在此基础上,黄权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公元221年,刘备登基成都,正式成立蜀汉。夷陵战前,黄权劝诫而不纳。以刘备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防魏师进攻。
[img]568496[/img]
公元222年,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面对前来归降的蜀汉将军黄权,魏文帝曹丕十分赏识,拜镇南将军,封阳侯,加侍,使同车陪伴。进驻河南后领益州刺史。景初三年(239年),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第一年(240年),黄权去世,死后的头衔“景”。因此,对于降将黄权来说,在曹魏、张合等官到车骑将军,即获得了极高的武将官职,可谓三国时期最成功的降将之一。
除了姜维,三国还有哪些被重用的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