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国时期的各种历史故事都被人们津津乐道。现代社会改编自这一时期的许多小说、电视剧和电影,其中诸葛亮更受后人的喜爱;当时更多「卧龙凤雏得安天下」但他们的师父庞德公才更耐人寻味,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他愿意当隐士,不愿出山大展长才。
[img]567955[/img]
据史料记载,庞德公是襄阳的隐士,诸葛亮、庞统、徐舒、司马徽都是他的弟子,还有一句话「诸葛孔明每次到公家,都会在床下独拜公众,公殊不止」,即使诸葛亮拜访庞德公,每次都会跪在他的床前,这说明两人关系不一般。
在三国分离的时代,当然,很多人都想请他帮忙。其中,刘表多次拜访并邀请他出山,但多次被拒绝;其中一个刘表终于忍不住说,「先生在山里种地,那么辛苦,不想出来当官拿工资,以后给子孙留什么?」,但庞德公平静地回应,「世界追求名利,留给子孙的往往是危险,而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居乐业,只是留下不同的东西。」。
[img]567956[/img]
刘表对此感到困惑,庞德公举例解释,「周公为了夺权杀了他的兄弟,如果他们两个只是普通人,会有这样的危害吗?」,听了庞德公的意思,刘表只能感叹地离开。
然而,有些人认为庞德公的才华不一定高于诸葛亮或庞统。他一年四季都在山野里,只通过书籍获得知识。与诸葛亮不同,他充满了诗歌和书籍,参观了世界各地的专家,互相学习;也许庞德公可以当老师,但真正出山并不一定能超越诸葛亮。
庞德公究竟是谁?诸葛亮去拜访他的时候都要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