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首相富碧退休后住在洛阳,他的朋友文彦博留在洛阳。有一次,富碧向文彦博提出,由两人领导,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同、气质相同、声誉良好的老领导,定期举行聚会,我们一起谈谈。
他们一拍即合,组织了12位当时已经退休或将在洛阳退休的老领导,按年龄顺序轮流做东。当时被称为“洛阳栖英会”。
[img]567460[/img]
在这12人中,79岁的富碧是最大的,其次是77岁的文彦博。当时是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的司马光最小。他只有64岁。他不能按要求进入这个团队。然而,由于他的高声誉、良好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气,他被“强迫入伙”。
虽然这只是几位老领导人的一个小聚会,但毕竟,每个人都是当代强大的、指导国家的人物。当然,活动不能草草进行。经过讨论,我们决定由任命皇帝秘书的司马光撰写《洛阳栖英会序》,以纪律。
[img]567461[/img]
司马光还制定了会议,并制定了规则:在聚会上,我们只谈论年龄,而不谈论官方的常规;餐具必须简单,不要做金碗和银筷子;主菜不得超过五种,葡萄酒和蔬菜不得超过20盘,类似于今天桌子上的冷盘,看起来很多,但品种普通,数量很少;每个人都考虑,能喝多少,主人不能说服酒;酒没有食物,可以吃一些食物;请柬应该简单明了,主人写了一张通知,上面列出了每个人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传递,可以在自己的名字旁边注明;聚会当天准时参加,没有人等你,也没有人催促你。
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比如迟到、预约、五道以上的主菜等。每次违反规则,他们都会喝一大杯罚酒。有了这些规则,我们减少了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铺张浪费,杜绝了奢侈与财富的竞争。主人没有压力和负担,客人也从不轻视和鄙视。
他们都是老领导,甚至不允许发更多的请柬。可以说,他们极其自律,这是对当时官场奢侈的强烈抵制。同时,《会约》也是对今天公款接待或私人接待的良好指导。它不仅能反映东道主的好客,而且不会打肿脸和胖子,迫使东道主吃饱饭,违背自己的意愿,甚至负债。
北宋大臣们是怎么聚在一起的?揭示北宋聚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