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接下来带你去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继承圣元年,湘东王萧艺平息了侯景之乱,公卿大臣和地方领导多次劝他登基称帝。11月12日,萧艺在江陵继承王位,为梁元帝。萧艺之间建康残破,江陵为首都。
[img]565854[/img]
梁承圣三年,西魏命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和将军杨忠率领大军5万人入侵大梁朝,10月9日,大军从长安出发。荆州刺史长孙俭问于谨,加入我们为萧解策划,会怎么办?结果如何?余金回到:在汉江,携带全部人力物力穿越长江,直接守护丹阳,这是最好的政策;把江陵城外的所有人都赶到内城,加强高墙,等待援军,这是最好的政策。若迁移困难,据守外城,这是下策。萧诠一定会用下策!长孙俭问题:为何?于谨回:萧氏据守江南自保,已绵延数十年。碰巧中原有很多混乱,没有向外扩张,我们东部也有齐国的忧患。小毅一定认为我们不能分配军队来围攻他。而且他懦弱,没有策略,多疑却无法决定。人们很难像他一样考虑,他们都依恋家乡。@ 我断定他会选择下策。
果然,萧诠情报失误,行动迟缓,等西魏大军到了,他真的像谨说的那样坚守外城。萧诠向四方征兵求助,援兵还没到,西魏大军就从四面八方一起攻城,很快就攻下了江陵城。萧解兵败躲进东阁竹殿,命令舍人焚烧古今书籍14万卷。他正要跳进火坑自杀,左右侍卫拦住了他。萧诠用剑怒砍在柱子上,剑断了,他看着断剑叹了口气,文武之道,今晚都结束了。所以我别无选择,只能写下降书。近臣相继劝说:城里的部队还是很强大的。如果他们在夜间突破,贼兵一定会惊慌失措,这样他们就可以成功离开城市,去长江投靠任约。萧诠想了很久,知道自己不擅长骑马,觉得事情成功的几率太小,只会白白增加羞辱。
[img]565855[/img]
近臣谢答仁请求护送肖毅,但谢答仁是侯静的党羽,恐怕他不能相信。谢答仁要求防守子城,聚集剩下的部队来对抗敌人。肖毅同意了,并立即任命他为大都督,并向他许下了公主。近臣王褒认为不,谢答仁最终没有得到批准,愤怒地吐血,愤怒地离开了。
于金要求小毅把王子当作人质,小毅把王子送走;黄门郎冲出门,小毅扔掉羽毛饰品,骑着白马,穿着便装逃离东门,但不久被西魏士兵追赶,把他拉到白马寺北面,抓住马,换了一匹老马,束缚萧诠到于谨面前让他跪拜;早已投降西魏的梁王萧旭,让铁甲骑兵带萧诠进军营,大肆羞辱。
[img]565856[/img]
萧艺天生喜欢读书,经常让身边的人为他朗读,日夜不停地睡着。如果读者有错误或故意欺骗和愚弄,萧艺总会立即醒来。后来为什么有人文萧艺烧了所有的书?萧艺回答说:读万卷书,还是落得这样的下场,都烧了。
十二月初八,西魏人将萧诠处死,萧旭派人监狱,让人用装满土的袋子把萧诠活活压死。萧诠登基称帝时间短,结局惨不忍睹。
梁元帝萧解为何在位仅两年就被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