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故事,
满汉全席最初在清朝有302道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变,再加上一些东西的丢失,现有的满汉全席没有固定的标准,甚至全国各地的满汉全席也有所不同。清朝康熙帝66岁大寿时,曾为汉满两族特设3天6宴,提供300多种美食。民国后满汉全席分为大满汉、小满汉,大满汉一般为108碟,小满汉为64碟。
[img]564403[/img]
1、满汉全宴的起源
清朝康熙皇帝66岁生日时,为汉满两族设立了3天6餐,提供了300多种美食;据说清圣祖玄烨在皇宫里第一次品尝,皇家书《满汉全席》让满汉全席出名一时。当时,满汉全席不同于宫内和宫外。满汉全席是专门为天子、叔叔、兄弟、皇太后、后妃而设计的;近亲皇室子女和英雄(汉族仅限于二品以上官员和皇帝的心腹)有资格参加满汉全席的宫廷。满族一二品官员经常主持宫外满汉全席的科研和地方会议,以满汉全席招待钦差大臣。入席时,应按等级佩戴朝珠和公服入席。
器具多为铜制,雕刻精美。餐中使用粉色万寿餐具。大瓷器模仿鸡、鸭、鱼、猪的形状。它们有火家具(即火锅)。上层放蔬菜,下层用酒点火。装水家具由锡制成,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放汤,外层放沸水,便于保温。
[img]564404[/img]
清朝装修满汉全席时,一般先吃满菜,再吃汉菜,同时需要换桌面,这叫“翻桌”。客人进入宴会大厅,先演奏音乐。坐下后,他们先用零食。客人到达后,他们撤下四个新鲜的东西,举行敬酒仪式,然后送上大菜。整个过程换了四次桌面,换了满汉菜,俗称“翻桌”。从那以后,它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达官贵人展示奢华的象征。
[img]564406[/img]
2、民国后
满汉全席分为大满汉和小满汉。大满汉一般有108道菜,小满汉一般有64道菜。早期的菜肴在山东菜中更为常见,还有天津菜。传播后,由于不同的口味、材料和烹饪方法,各地都有不同的解释。民国初年,满汉全席改为大汉宴,不久又改为八大八小宴,1930年代改为八大宴。
1977年11月2、3日,受日本TBS电视台委托,香港国宾餐厅(今联邦餐厅)以10万港元的价格制作了满汉全席,共有108道菜。餐厅用了160多人,准备完成需要3个月。这一过程由人造卫星直播到日本。由于一些动物已经成为受保护的动物,一些烹饪技巧已经失去,几乎不可能再像清朝那样制作满汉席。
1983年,在广州举办的“广州名菜评比展”上,满汉全席分为“玉堂宴”、“龙门宴”、“金花宴”、“鹿鸣宴”共有128道菜,其中名菜64道菜,名点28道菜,果品28道菜,跟菜5道菜,单尾3道菜。
揭示满汉全宴的来历,满汉全宴有多少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