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人不爱国,
当统治者把国家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当统治者是强加在人民头上的征服者压迫者时,被奴役的人民肯定不会热情地为这样的国家或政府而努力工作。-梁发菲
[img]563031[/img]
在梁先生的《晚清人为什么不那么爱国》中,教科书总是说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期间奋起反抗,三元人民积极参与反抗侵略的战争洪流。事实上,中国人民并没有组织反抗,甚至有很多情况可以帮助英军。
据史料记载,英军登陆后,当地人主动向他们出售粮食、蔬菜和牲畜。当英军舰队与清军作战时,当地人就像端午节看龙舟一样,远处挤满了人。后来,三元人民听说一名妇女被英军强奸,那里的人民愤怒地投入战斗。他们的战斗与保卫满清国家无关。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舰队突破虎门堡垒,然后沿着珠江北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两岸,他们冷漠地看着朝廷和英国战争,像西班牙贵族看斗牛表演,当挂青龙黄旗官方船被击沉时,清军落入水中,两岸人民发出了一声欢呼。
[img]563032[/img]
英法联军烧圆明园的时候,附近的人趁火抢劫。除了落入外国人的手中,那些珍贵的宝藏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落入了普通人的手中。他们不爱皇家宝藏,也不会手下留情。至于外国人烧圆明园,他们什么都没感觉。毕竟不是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并不是说中国人民不爱国,而是这个国家不属于人民。在普遍的世界里,不是国王的土地,领导土壤的边缘,不是国王的大臣。无论是人民还是土地,都是皇帝,一切都是封建统治者的私有财产。
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如何,他们都是附庸者,无论是封建统治者还是外国入侵者,事实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改变主人,也许新主人比旧主人好,所以他们坐在一边看,谁赢了自己是奴隶。
[img]563033[/img]
当然,人们也会反抗,这是基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比如亲戚被杀,女人被强迫,食物被抢劫等等,如果有这样的问题,那么他们必须去,泥人有三点火,更不用说这种严重的情况了。
当满清进入海关时,清军的数量并不多。多尔根的意思很简单。如果情况不好,他会抢劫并离开。因此,中原人民几乎没有反抗。只有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才会努力工作。没有人为国家而战,或者他们心中没有这个概念。
在姜文的电影《x子来了》中,也有类似情况的表达。日本人占领村庄后,村里的人没有想过反抗,还和日本人举行了聚会。他们心中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日本人违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才开始想办法报复。
[img]563034[/img]
“国家不知有民,人民不知有国”。不是晚晴的人不爱国,也不是冷漠观望,而是他们心中根本没有国家的观念。
为什么晚清的人这么冷漠? 不是人民不爱国,而是统治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