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有近20个和公主。然而,在近20位和亲公主中,几乎没有一位是“真公主”。也就是说,皇帝的女儿很少有公主。包括著名的文成公主,都不是皇帝自己生的。文成公主只是一个宗室女,历史上甚至没有记载她的籍贯,她的父母是谁。可见这个所谓的“宗室女”,其实是值得怀疑的。
[img]562979[/img]
(网络配图)
公主是假的,这显然是一种欺骗。所谓的纸不能包裹火,世界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只要它被欺骗了,它迟早会被发现。一旦发现,性质必须相当严重,重新点燃战争,这是绝对的。
但是,为什么整个唐朝都没有一个与唐朝亲密的国家提出“假公主”的问题呢?他们不知道“假公主”吗?
在我看来,那些与唐朝和亲的国家,一定知道是“假公主”。所以,既然大家都知道是“假公主”,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
我认为可能有以下考虑。
第一,公主其实不是假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你只是说这是一个“假公主”,现在说公主实际上不是假的,这不是矛盾吗?
没有矛盾。不管这个已婚女人是否是皇帝的亲生女儿,皇帝都应该认为他是亲戚时的女儿。“养女”、“义女”和女儿等级相同,待遇一般没有区别。
既然这个女人已经被认定为皇帝的女儿,谁敢说不呢?例如,被亲属国家的国王说,不,你嫁给的不是真正的公主。唐朝的皇帝问他,出了什么问题?这不是我的女儿吗?我的女儿不叫公主吗?这样一个问题,被亲属国家的国王,就不能回答了。不礼貌的不是唐朝的皇帝,而是亲属国家的国王。
[img]562980[/img]
(网络配图)
和亲只是一种外交形式。
事实上,被亲近国家的国王并不觉得唐朝的公主有多高贵,能娶到唐朝的公主有多幸福。所有这种感觉实际上都是唐朝人强加给他们的。在这些国家,他们的主要思维绝对意味着他们很好,认识到自己。虽然外国很强大,但毕竟是外国。
他们想和唐朝和亲,其实是一种“说辞”,或者说是为了达到一些目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他们缓和了与唐朝的关系。毕竟,他们已经是亲戚了。既然他们是亲戚,两国关系就会缓和,不可能有太大的摩擦。
第二,手中有人质。一旦公主结婚,这些国家就会有人质。有了人质,唐朝想打他们,就会投鼠忌器。有人可能会说,不,公主不是假的吗?但不管是真是假,既然唐朝皇帝已经认出了自己的女儿,如果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别人会嘲笑他。
第三,你可以得到奖励。和亲建立了宗藩关系。既然是宗藩关系,藩国就可以自信地奖励宗主国。这是中国古代宗藩关系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女人是真公主还是假公主都无所谓。奖励的目的已经实现。
[img]562988[/img]
(网络配图)
娶个假公主是藩国王的福气。
众所周知,给皇帝当女婿,做女婿,是一件表面上看起来很荣耀,实际上很痛苦的事情。既然公主很高贵,她一定脾气不好。脾气不好,做女婿都尉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打金枝”的故事发生在唐代。这是女婿都尉焦虑狂躁的集中表现。
当然,公主嫁给其他国家和亲戚,虽然那个国家也是藩属国,也是臣子,但毕竟和国内公主嫁给女婿不一样。但即便如此,也可能会有更多的麻烦。毕竟,公主从小就被宠坏了。当他来到其他国家时,他可能不习惯生活。除了不习惯生活,地位也有偏差。原本在自己的国家,自己是主人。现在成了别人国王的妃子,需要以别人国王为主人。有差距,就有不适应。
如果你不适应,你就会制造麻烦。制造麻烦,这是上邦大国的公主,不是打,不是骂,真的很麻烦,不好,涉及两国的关系。
但如果是宗室女,她自己也不是公主,和亲才被“提拔”为公主。所以,她不会有这样的麻烦。
在此基础上,被亲国国王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公主”。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唐朝和公主几乎都不是皇帝的女儿 他们不怕被发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