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南明是怎么失去人心的?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接下来,带你去追求历史上真实的南明,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1644年,当多尔根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进入北京时,许多汉人士绅和官僚在北京城下欢迎吴三桂的到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知道他们会迎来谁。

在消息封闭的时代,他们只看到李自成匆匆离开北京。他们认为吴三桂带领明军反败为胜,在上海关打败了李自成的军队,希望恢复明朝的国家。

然而,当这群遗老遗少看到一群辫子军向他们走来时,他们意识到吴三桂投靠了清军,骑马向他们走来的是清朝的摄政王多尔根。

看到这一幕,许多绅士立刻闪人,有些人错误地将多尔根迎进了明朝皇宫唯一的武英殿。

与两个月前李自成进京时官僚绅士投靠的场景不同,官绅对关外的清帝国充满了陌生和敌意。

毕竟,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今天的多尔根,明帝国与后金和满洲人进行了几十年的血战,不可能在一瞬间抹去彼此的敌国身份。

而且满洲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生活习惯、发饰、服饰等。,这在短时间内是如何被接受的。

[img]563539[/img]

在大多数明朝官僚眼里,已经过江南的南明政权是他们的首选,而逃往西方的李自成是他们的第二选择。毕竟大家都是汉人,无非是换朝。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清军的军事行动遭到了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军民的强烈抵制。大多数士大夫不愿意在这个外国政权中避难,也不愿意接受“死亡世界”的结果。

前明官僚士绅,一批一批南下,投靠刚刚建立起来的南明宏光政权。时人曾写道:“昨天听说泛海诸臣,漂没了70多艘。幸运的是,所有的大臣都免于留下来。”从70多艘船的数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下官绅的数量,后一句话可以证明他们对此事的态度。

@ 清军入关之初,是不受欢迎的。

然而,在南明政权和大顺政权眼里,他们的一腔热血却是另一种样子。

早些时候,李自成忙于“追赃助剿”,遭到了士绅群体的反感和厌恶。虽然李自成尽力挽回,但随着李自成退出北京,一路遭到地方主团练的普遍反抗,他没有机会向他们展示大顺政权的善意。

现在,南明宏光政权刚刚建立在南京,在忙什么?一方面,他们忙于内斗,清除可能导致地位不稳定的宗室和实权大臣,另一方面,他们忙于清理那些“从小偷到大臣”。

前明官员陈明霞曾在李自成进京时表示投靠。清军入关时,他选择南下效忠南明,而不是跟随李自成西逃。然而,当他来到南方时,他听说南明朝廷正在抓捕“从小偷和叛徒”,他自己也在名单上。陈明霞吓得赶紧北逃,重新投入清廷的怀抱。

事实上,对于大顺政权的剩余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到南明一群人的政治观点。当清廷以破竹的姿态击败李自成时,南明政权甚至帮助打击李自成的剩余部分,没有意识到谁是最大的敌人。或者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剩余部分首先意识到,他们应该团结南明政权,共同对清。经过反复摩擦,他们最终被南明所接受。当时,总体趋势已经消失。

本来在清军入关、李自成败退的这个时间节点,清军还没有站稳脚跟,李自成又被士绅抛弃了,南明有很好的机会恢复中国。

[img]563540[/img]

然而,这种力量已经陷入困境,但南明朝廷不想振作起来。他们没有意识到清朝帝国的雄心壮志。相反,他们花费有限的精力排斥外国人,调查历史错误,这使得南明失去了这个难得的短期机会。

@ 南明人的心,是他们自己胡作非为而失去的,也不能怨恨任何人。

虽然南明没有抓住机会,但清廷很清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早在入京之初,清廷就有人意识到,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疾行征聘,先收人望”。多尔根接受了这个建议。

多尔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 多尔根下令留在北京的明廷六部、都察院、内阁等官员与满洲官员一起工作;

@ 无论是明朝的官员,还是李自成任命的官员,更不用说阉割党还是东林党了,只要他们愿意忠于清廷,他们就会被雇佣,不仅是为了恢复他们的职位,也是为了加入他们的官员;

@ 多尔琏还经常命令明朝官员相互推荐,利用明朝形成的大量士绅、教师和学生来扩大官僚团队,以获得更多的效果。

不仅如此,多尔根还改变了明朝敌国的态度。他一进北京,就为与他们战斗了一辈子的崇祯皇帝“葬礼”,并命令官民为崇祯皇帝“葬礼三天”。这一举动真是令人心碎,蒙住了许多人的眼睛。

在一系列困难的操作下,清廷很快扭转了官僚士绅的敌意,为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南明拼命赶出去,清廷准备高官厚禄拼命笼络他们,结果可想而知。很快,大量的前明官僚和军官带着他们的门生和军队投入了清廷的怀抱。

到了这一步,南明其实已经失去了人心,以多尔根为代表的清朝帝国已经赢得了人心。

因此,在后期,事实上,大多数在全国各地战斗的人都是投降的汉族军队。有了高官厚禄,他们愿意服役,满洲八旗愿意成为监狱军队和后援。

然而,清朝异族政权的出现并不那么容易抹去。一旦有了优势,清朝的原始面貌就显露出来了。当年7月,多尔贡开始实施“剃发易服”,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征服的汉代经常骚动。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清廷的统一事业,或者影响几乎很小。

这一现象表明,清廷所谓的人心,就是那些官僚士绅的人心,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并不那么在意。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清廷的成功也揭示了所谓“人心”的真谛。


南明是怎么失去人心的?最后是怎么灭亡的?南明是怎么失去人心的?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

  • 永历帝朱由锤逃到缅甸的始末:永历帝朱由锤是怎么死的?
  • 南明永恒帝朱由锤简介 南明末代皇帝朱由锤(1623-1662年)在位16年。明神宗朱奕钧的孙子,明光宗朱常洛的侄子,明朝朱由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