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东坡一个表姐的女儿,亲自做媒,嫁给了一个前途光明的新科进士。苏东坡的表姐和表姐夫都是平民,但是有了苏东坡这棵大树,表姐和侄女怎么能再嫁给平民呢?苏东坡很照顾亲戚,拍了拍胸脯包办表姐侄女的嫁妆,但直到最后才发现钱不够,只好向朋友借,最后从徐都尉王沈借了200。
在北宋中后期的和平时期,铜币的购买力一直很强,铜币一直相当于现在的800元。苏东坡借钱给侄女做嫁妆,表明整套嫁妆不止这些。这也符合当时的“厚婚姻风格”,丈夫的地位越高,嫁妆就越丰富。
[img]561428[/img]
南宋初年,宋高宗南渡的大臣李光生了一个女儿。他的朋友写了一封祝贺信。李光回答说:“家里有五个女人。小偷不能被偷。”别祝贺你。我担心已经太晚了!只有嫁妆才能让他破产。
苏辙的孙子苏周在《栾城先生遗言》一书中说,宋徽宗即位的那一年,苏辙为了嫁给小女儿,不得不卖掉早年在开封购买的田地,售价9400贯,全部作为嫁妆。苏辙晚年写了一首《买宅诗》,开头说:“我老没有宅,诸子以为言。"七老八十的人连房子都没有,让几个儿子不停地抱怨。事实上,苏辙早年有房子,但为了娶女儿都卖了。苏东坡还在给朋友张敦的一封信中说:“儿子有五个女人,负债如山积。”
宋代家训经典《世范》写道:生女儿要早点准备嫁妆,不然到头就来不及了。恐怕你只能卖房子和土地。
北宋著名大臣范仲淹的薪水很高,养育了整个家庭。无论谁在家里做红白婚礼,他都会为此付出代价。为了避免偏见,他制定了一个规则:所有的男孩都结婚了,按照20个标准送新娘;所有的女孩都结婚了,按照30个标准的嫁妆。
[img]561429[/img]
南宋著名大臣吕祖谦也制定了民族规则:女孩嫁妆按100贯标准办理,男孩彩礼按50贯标准办理。
连宋神宗都抱怨:“嫁公主要70万!”那是皇帝嫁给女儿的时候。你不需要巴结男人吗?但还是要结婚——王子结婚的平均费用是1.2万,而公主结婚的平均费用是10.2万。
为什么宋代会刮起厚嫁风?当时的妇女有独立的财产权。
为了女儿婚姻生活的安全和幸福,宋朝的父母必须毫不犹豫地为女儿做嫁妆。婚书后面要列出密密麻麻的财产清单,注明珠宝、衣服、房子、土地的嫁妆。然而,丰厚的嫁妆有时买不到女儿的幸福,反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在担任福州州官时,蔡襄发布了一份文件指出:“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可以看出,当时娶媳妇获取财产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氛围。
鄙视传统的司马光坚信,新娘不会受到婚姻资金的保护。相反,她会陷入危险:那些爱女儿的父母准备了丰厚的婚姻来取悦男人,但他们不知道人们贪婪。为了这笔钱,一个好家庭往往会成为敌人。为什么要受苦?的确,在一些家庭,嫁妆一旦送到,男方今天要点,明天要点。能完全置身事外,绝不让公婆用嫁妆的媳妇,在这个家里会过得很艰难。夫妻之间的感情都被钱毁了!
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人们总是想用钱买幸福,但现实很难实现人们的愿望。
宋代嫁妆有多贵?苏辙为了娶女儿把地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