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作为春秋大国之一,始建于西周第一功臣吕尚。
吕尚协助武王灭商主天下,得封齐国,建都于营丘(即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城北),史称齐太公。
齐太公长寿,史记齐太公世家 “盖太公之卒百年多,子丁公吕吸立”,可以理解为“齐太公一百多岁病逝,儿子丁公吕吸即位”。
齐太公长寿,治理齐国。
充分发挥齐国的临海优势,尽其所能,把齐国建设成众诸侯国中最大的封国。
第十一世国君齐熙公姜禄甫是周平王东迁时期,齐国当政。
与春秋小霸郑庄公齐晗公共同做了一件引领时尚潮流的大事——与石门结盟。
这一事件揭开了诸侯国相互结盟的先例。
秦秋初期,齐熙公也疯狂地刷了一把脸。
但这张脸很快就让儿子诸儿丢光了。
诸儿是齐熙公的长子,是继承国君位子的第一人选。
这些儿子品行不端,做王子的时候和姐姐文姜有染。
[img]560828[/img]
齐熙公知道了这件事,几乎把肺炸了。
为不惹更大的乱子,齐熙公迅刀斩乱麻,为文姜找了个接盘人——把她嫁给了刚刚即位的鲁国君鲁桓公。
齐熙公死后,诸儿继位为齐襄公。
齐襄公难以相思,反复邀请鲁桓公带妹妹文姜回齐国省亲。
鲁桓公不知前路险恶,头晕目眩。
为了和妹妹天荒地老,齐襄公指示大力士彭生扭断鲁桓公的脖子。
齐襄公此举,点燃了鲁国人的怒火。
为了平息鲁国人的怒火,昏庸的齐襄公又自作聪明地杀死了彭生。
这样,齐国国内对他的指责也相闻于路。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连称和管至父趁机作乱,发兵杀入宫中,处死齐襄公,另立公孙无知为君。
公孙无知的智商与他的名字“无知”非常匹配。他傲慢无知,把国事搞得一团糟。登位后的第二年,他在郊区被普通人杀害。
这就引发了管仲和鲍步牙分别拥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君位的精彩戏剧。
不难看出,春秋初期,连称与管至父之乱是一件大事。
但话说回来,连称与管至父与齐襄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他们冒险,做出了这样的“杀君”大案?
说起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左传·庄公八年》只用了几句话,就把齐襄公与连称、管父之间的恩怨说清楚了。
原文是:“齐侯使连称,管至父守葵丘。瓜时而往,说:‘及瓜而代’,期守,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混乱。”
这段话讲的是: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带兵到葵丘(今山东临淄市东30里)。当他们去的时候,正好是种瓜的时候,齐襄公和他们约好了,等瓜熟的时候再派人去接替。然而,瓜熟蒂落,齐襄公却爽约。连称、管至父两人以为是齐襄公贵人多忘事,派人提醒,让齐襄公派人接替。齐襄公没有派人接替,也不允许他们回来。两人感觉被齐襄公耍了,于是阴谋作乱。
事件的来龙去脉很清楚。
但有一件事,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和误解。
也就是说,在齐襄公与连称、管至父约定的“瓜代”中听“瓜”,到底是什么瓜?
假如老秦没有在这里特别提醒,估计90%以上的读者会脑补西瓜。
[img]560829[/img]
更不用说,西瓜太受欢迎了。
它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太根深蒂固了。
比如《西游记》第66回《众神被毒手,弥勒被妖魔束缚》中写的一个情节:唐僧师徒误入小雷音寺,唐僧、老猪、沙僧被黄眉老怪俘虏,孙悟空到处搬救兵。最后,他找到了黄眉怪的主人——东方佛陀,被称为“极乐场第一尊,南方没有弥勒笑和尚”。
佛陀为孙悟空设定了一个计划:他变成了一个种瓜的老人,在山坡下幻化了一个草庵,种了一田瓜果,设下了一个陷阱,让孙悟空引妖王来。
妖王来了,消失了孙悟空的踪迹。他又饿又渴。他不惜一切代价摘了一个熟瓜来解渴。结果,弥勒和孙悟空的路被击中了——熟瓜是孙悟空变成的,钻进了他的肚子里。无奈之下,妖王不得不顺从地认出种子。
在《西游记》的原著中,只一口一句地说瓜,却绝不提这是什么瓜。
然后,读者先入为主地认定是西瓜。
在反映这个情节时,几乎所有的连环画和影视作品都以西瓜的形象展现出来。
《西游记》是明朝人的作品。当时中国有西瓜。
认为弥勒佛瓜田里的瓜是西瓜是可以理解的。
[img]560830[/img]
但要把《左传·庄公八年》写的瓜也认定为西瓜,绝对不可能。
稍想一想,“西瓜”中的“西”字,就知道这种瓜是从西方传入的,而且,它的传入时间也不会太早。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西瓜,种西域,故名。”
那么,它什么时候从西域传入中国呢?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西瓜从五代开始进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西瓜似乎是在五代时期从西域传入的。
其实不然。
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被发掘,考古学家在墓淤泥中发现了西瓜籽。
由此可见,西瓜应该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原。
“瓜而代”中的“瓜”既不能是西瓜,也不能是南瓜、黄瓜、丝瓜、苦瓜,更不能是哈密瓜。
和西瓜一样,这些瓜是张骞凿空西域后才传入中原的。
考虑到《诗·七月》中有“七月吃瓜,八月断)壶(葫芦)”的诗,《论语·乡党》中有“蔬菜、菜汤、瓜祭必齐如也”的说法,这种瓜应该是一种蔬菜。
此外,在《诗·小雅·信南山》中,还有另一个“田野里有庐,田野里有瓜,是剥皮,是献给祖先的”。这里的“剥皮”和“薯”是腌制加工的意思,所以这个瓜应该是冬瓜。
但冬瓜既可春种,也可秋种,似乎不应作为齐襄公与连称两人相约的“瓜期”。
此外,《诗·卫风》还有“投我以木瓜,报琼居”这句话,即“瓜而代”中的“瓜”,很可能是指木瓜。
毕竟木瓜的花期是4月,果期是9月到10月;而且,山东自古以来就是木瓜的原产地之一。
但前一句“瓜时而往”说的“瓜时而往”,是指“种瓜时节出发”,木瓜生长在树上,只能说种树,不能说种瓜。
所以,这个“瓜而代”的瓜,应该指的是甜瓜。
过去,许多人认为甜瓜起源于印度,非洲和亚洲。然而,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阳遗址发掘了甜瓜籽。巧合的是,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江苏省吴江县龙南遗址出土了甜瓜籽。
这说明中国种植甜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即中国也是甜瓜的原产地之一。
[img]560831[/img]
因此,这种“瓜而代”的瓜,是生长在田间的瓜,不是生长在树上的瓜,应该是甜瓜。
在齐襄公与连称、管至父约定的[瓜代]中听[瓜],到底是什么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