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草船借箭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对于三国时期的许多故事来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烧赤壁的前夕,诸葛亮愚弄了鲁肃,带他乘草船去曹英“借箭”。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智商,完美地把数万支箭带回了东吴,这让曹操和其他人很生气。要知道,按照三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计算,这几万支箭其实是一大批战略物资,就这样白白给了对手,曹操的自然气就够了。
[img]560132[/img]
虽然草船借箭的真实性还有待验证,但在现有的故事中,无疑有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为什么曹操不命令士兵发射火箭来烧毁苏州的船只,而是很容易发射箭。要知道,当时诸葛亮带领的东吴船上堆满了稻草等易燃物。一旦着火,这些船上的人可能会很凶。诸葛亮不怕吗?
[img]560133[/img]
想象一下,如果曹操手下的人当时射出了火箭,那么东吴的借箭船队和诸葛亮鲁肃这两个大人物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诸葛亮没想到这一点吗?事实上,正是这种风险突出了诸葛亮的策略和勇气。在一切开始之前,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对结果的粗略计算,这使得借箭之旅安然无恙。
[img]560134[/img]
事实上,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借箭之旅,都在这位神人的控制之下。首先是对敌人的深刻理解。要知道,古代战争不像现代战争,一场狂轰滥炸的“闪电战”,可以直接摧毁敌人阵营,瓦解敌人士兵的战斗欲望。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劳动力。战前,各方将领指挥小心翼翼,不敢粗心大意。
[img]560135[/img]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诸葛亮率领的东吴船队,你知道他们有目的,所以你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曹操军队根本不知道船队是来干什么的。他们只能把它当作敌人。在雾天,他们突然发起了攻击。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弓箭手和指挥官所想的是立即放箭以防止对方着陆。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他们没有想到,也没有时间点燃火箭。有了这种努力,也许对面的人已经被杀了。
[img]560136[/img]
@ 曹操没有下令发射火箭,诸葛亮已经弄清楚了对手的想法,所以他放心地大胆地让船开过去,也不担心敌人会发射火箭。当曹操意识到被愚弄时,成千上万的箭已经发射出来,诸葛亮已经把几艘箭带回了吴基地。曹操阵营的这些顾问和将军已经来不及后悔了。
[img]560137[/img]
如果他们派人去追逐,害怕诸葛亮在水面上伏击,如果不追逐,只能看着他们的箭被敌人拿走,这种让敌人不知所措的策略,不仅可以打击当地士气,还可以增加士兵的胜利欲望,看不见,为曹操战胜赤壁奠定了基础。
草船借为什么曹操不放火箭 曹操在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