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很熟悉。毕竟,这是影响无数代人的启蒙故事之一。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个故事,它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遐想:司马光救出的孩子是谁?生活中的事迹是什么?
司马光的玩伴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在光山担任县长期间出生。司马池根据自己在光山当官的原因给儿子取名。司马光的名字来了。
事实上,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一直存在着无形的障碍,将人们局限于不同的圈子和阶级。这可能是人类永恒的命运。宋朝也不例外。因此,可以想象,司马光作为县长的儿子,几乎不是山上村民的孩子。至少他必须是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的孩子。
[img]560330[/img]
事实上,司马光救出的孩子叫上官尚光。上官尚光的家族是光山县的望族。而且在宋代,上官家族在光山县的话语权并不亚于朝廷派来的司马池。毕竟司马池虽然有朝廷的力量背书,而上官家族则有土势力。因此,司马池到光山县当官,与当地望族打交道,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司马光和上官尚光成了玩伴。
上官尚光司马光幸运地活了下来,然后他非常感谢司马光。为此,上官家族的家谱也专门记载了此事,上官尚光还专门建了一个亭子来纪念司马光的救命之恩。这就是所谓的善良。
一般认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流传至今,这与上官尚光家族的记录有关,尽管这一事件也包含在《宋史》中。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宋史》是在元末写的,距离司马光的北宋大约有200年的历史。因此,《宋史》很可能是指上官尚光家族的记录。
上官尚光长大后,还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获得了功名。据上官家族族谱记载,上官尚光长大后,曾官居宰相。但是,查遍《宋史》,都没有找到上官尚光当宰相的记录。因此,对这个问题有两个主体分析:一是在北宋朝廷的官制下,闲官和虚职官员太多。上官尚光虽然是宰相,但属于虚职。也就是说,级别与宰相相同,但没有实际权力,不管具体工作如何。没有事迹可言,@ 在《宋史》等资料上也没有记录。第二种可能是上官尚光虽然做了官,但水平不大。而且他家乡的人以虚假传闻,或有意为自己提高身价,并将上官尚光的职务记录为宰相。就像在中国民间,很多人在修家谱的时候,故意把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当成祖先。
为什么上官尚光不被表扬?
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如果你问一个中小学老师:司马光救出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不能回答。毕竟,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接触宋朝的历史,更不用说阅读所有的传记了。
官尚光的名字不记得了,主要原因是: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其核心内容是讲述司马光在玩伴落水时,通过砸缸救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司马光不怕危险,冷静,知道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告诉孩子们,他们应该知道如何通过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惊慌失措。其实被救的人是谁并不重要。这个故事一开始流传的时候,上官尚光这个名字就省略了,更不用说介绍它的具体事迹了。自古以来,这个故事就没有提到上官尚光这个名字。即使从这个事件的故事来看,如果强行插入上官尚光的名字和他后来的事迹简介,也会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因此,省略这个名字是最好的选择。
[img]560331[/img]
@ 司马光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名人。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才华轰动的皇帝,但他们在后世有一定的知名度,故事在后世广泛传播。即使在历史上,许多王朝也没有存在感:例如,两晋和南北朝就是典型的。与司马光相比,上官尚光一生的成就和对历史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后人不提上官尚光是可以理解的。
司马光的功过
司马光的评价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20年前,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提到司马光的评价大多是积极的:例如,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历史学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时代独特的互联网史学也应运而生。在互联网史的影响下,许多人对司马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例如,他们认为司马光是腐败的儒家思想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认为司马光阻碍了变化,导致北宋实现实力不强。
但事实上,这种认知有一个巨大的错误。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和腐败的儒家思想可能会进入法庭,但他们往往是虚假的,很少有资格掌握真正的权力。例如,李白有多有才华?但唐朝的唐玄宗只是要求李白写诗来赞美杨贵妃和他自己;清朝的纪晓岚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纪晓岚的工作需要编写书籍。
[img]560332[/img]
皇帝可以放心地把太平交给文人和腐儒,但要制定国家的大政策,就必须依靠务实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比普通人有一定的视野和洞察力,否则,在官场斗争中,恐怕在半轮之前就被对手打败了。司马光在北宋朝廷居高位,说明他的官场斗争经验和理政能力都不是泛泛之辈。因此,司马光认为保守派是对的,但如果他认为自己是腐儒,那就错了。
毕竟,北宋宋神宗时期的社会矛盾和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
谁是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孩子?他一生的事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