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探索古代基层官员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如何判案的?

古代基层官员的日常生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般来说,县级官员称为基层官员。这些官员在官方历史上记录不多。关于他们如何工作,如何判决案件,他们整天都在忙什么,官方历史模糊不清。然而,在许多公共案件小说中,这些官员被描述得更多。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种主题分类,从故事演变而来,主要描述犯罪和破案。

案件最初指的是几个案件。公案是政府衙门的桌案。政府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官方文件也被称为公案。

宋代大量笔记中提到了公案。在《醉翁谈录》中,罗烨将小说分为八类: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捍卫棒、妖术、神仙等,首次将公案列为小说类别之一。宋代以前没有相关记载。宋代被视为公案小说的重要转折点。宋代话本,包括元代的公案杂剧,被视为公案小说的萌芽,先秦时期的执法破案记载,魏晋时期的怪物和志愿者小说,被视为公案小说的源泉。

据说公案故事源远流长,甚至比公案这个名词的历史还很长。先秦诸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据《韩非子》记载,有一天,郑国的相国子产早上出门,一个女人哭了很远。听了一会儿,他命令人们抓住这个女人。一经审问,他确实是一个谋杀亲人的罪犯。原来子产大人听到这个女人哭的是恐惧而不是悲伤,得出结论,一定有奸情。这甚至是一个公案故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些莫名其妙。

[img]559044[/img]

公案小说在宋元时期很流行,但在明代却很流行,但大多是短篇小说。现代人很流行四大公案这是一部长篇回体小说,但出现得很晚,其中最早的《施公案》出版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以至于其他的《三侠五义》《狄公案》《海公大小红袍》都是光绪年间井喷式出现的。这仍然是一部古代小说,但作者的视野稍大一些。你应该知道,这些公共案件小说和著名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已经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了。

在这些公案小说中,基层官员往往被小说家写得残忍无能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接触到的一线官员是这样的:作为一线官员,也是好侦探,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一个人在汉代能够以举报为官,原因很可能是明达法令足以决疑,案章可以复问。文中御史,然后他可能更熟悉司法刑事调查工作。然而,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已经成为进入官员的主要途径。那些通过与四本书和八本经典作斗争获得官员资格的人,你能指望他如何破案?

接着,作为一名地方官员,他的职责极其复杂。所谓:知县掌一县治理,决诉断辟,劝农救贫,讨滑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读法,养老,祭神,无所不能。

破案只是他的许多工作之一。事实上,影响知县晋升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他的税收能力。例如,在清朝,如果浙江的一名官员在浅色到盐政的问题上被弹劾和处罚,他将直接失去评价卓异资格。显然,财务问题是官员们最担心的问题。

[img]559045[/img]

当然,审理案件并不重要。但官员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却颇为可疑。子曰:听诉,我犹人也是。必也使无诉讼。名言就是能让人民不打官司,才是好的地方官。在这一基调下,许多制度设计,都把扔锅作为第一要务。除重大刑事案件和政治案件外,康熙年间制定制度。所有官员都不接受诉讼。原因是农忙季节没有时间考虑婚丧嫁娶、田地诉讼等琐事。州县官员如有接案,反而要参劾。其余三个季度也有三六九公告的规定:也就是说,每个月只有三、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天受理民事诉讼。

即使你接受了投诉,官员也可能不会花太多心思去问。当状纸被拿进来时,自然会由著名的刑事大师处理。官员可能只是在处理意见后签字盖章。

当然,如果是谋杀案,那就大不相同了。无论风雨无阻,州县官都要亲自到现场检查。如有延误,将被降级甚至撤职。

这是一场浩浩荡荡的集体行动。官员外出时,应带官员、轿夫、车夫等;为了保护现场,还应动员人员搭建简易木棚;官员没有验尸专业技能,还需要验尸等技术人员。如果你不幸被怀疑是凶手,那么这些人的所有接待费都会由你支付,更不用说其他不良规则了。做一个嫌疑人,即使最终被证明是清白的,也不少破产。

这样,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公案小说的读者如此喜欢听微服私访的故事。如果官员都有这个爱好,民间应该节省多少接待费。

[img]559046[/img]

事实上,大量案件的审理结果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只要不引发群体事件,对官员来说就不是大弊。

案件审理后,官员应当写判决书,即所谓判决书。这可能是官员在整个案件判决过程中唯一需要亲自完成的工作。别忘了,县长也是一名学者。这是他展示文学才能的好机会。他不会放手的。因此,超过一半的判决书不引用相关法律规定,但他们会写平行的四丽六,文学才华横溢。

像冯梦龙这样文化水平较高的作家,在创作公案故事时,会表现出官员的爱好。比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讲的是一系列女装老板造成的误会风暴和爱情故事。最后,主人做出了这样的判决:

兄弟姐妹结婚,嫂子睡觉。爱女爱子,爱在理中。一雌一雄,变成了意外。移干柴火近烈火,无怪其燃;用美玉配明珠,适得其偶。孙氏子因姐妹而得妇,不用逾墙搂处子;刘氏女因嫂子而得夫,怀吉士初非炫玉。相悦为婚,礼以义起。厚者薄,事可权宜。许裴改嫁孙郎之配,使许雅别婿裴九之儿。夺人妇女也夺其妇女,两家恩怨,总息风波。独乐之不若与人乐,三对夫妻,各和鱼水。人虽交换,十六两原只有一斤;亲是交门,五百年绝非错配。而爱与爱,伊父母自作冰人;非亲是亲,我的政府权力是月老。已经明断,各赴良期。

这是所谓的花判,和真正的判断词一样,格式也一样,但是对抗巧妙,言辞华丽,谈论油滑,是半吊子文人最喜欢的文字游戏。

当然,晚清的公案小说家没有判断词的能力,读者也没有读这些的兴趣,自然可以省略。

事实上,传统的公案故事有自己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应该在舞台上,在书场上,而不是小说中。

在剧院里,舞台上一分钟,有十年的基础;在茶馆里,讲故事完全不可靠的康熙私下访问月亮大楼,可以说上个月,但琐碎的细节,无限的物理诗歌,当地人物,隐藏是三教九流的现实生活。

[img]559047[/img]

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样,《三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也是世代积累的故事。口头传播是浩瀚的河流;小说文本就像凝结的冰。那些大名着,由于有优秀的文人参与创作,可以算是河流表面的基本冻结,但冰面下还是激流汹涌。公案的故事就不一样了,大河波涛汹涌,泥沙俱下,匆匆炮制出来的文字,只是河里的几块浮冰。


探索古代基层官员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如何判案的?探索古代基层官员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如何判案的?

,,,,,,

  • 岳飞生平事迹介绍:岳飞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