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第一次“张天师祈求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宋仁宗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时,宰相文彦博写了一篇报道,称“目前,京师瘟疫盛行,对军民造成了极大伤害”,并提出了“伏望陛下释放宽恩,省刑薄税,祈求自然灾害,救济万民”的建议。
文彦博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条。一是赦免罪犯,二是减刑,三是减税,四是祈祷神灵,五是救济灾民。
这些都是宋代常用的救灾手段,所以宋仁宗得到了批准。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首都的瘟疫没有好转,而是越来越严重。我该怎么办?宋仁宗感到不安,并召集文武官员讨论。此时,参与知识政治事务的范仲淹提出建议,呼吁继承汉天师来到首都,建立360%的罗天达,感动玉皇大帝,保护民间瘟疫。
宋仁宗同意派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省信州市龙虎山,宣布孙汉天师张真人夜间来朝,祈求瘟疫。洪信在龙虎山清宫打开伏魔殿,释放了36颗天刚星和72颗地煞星,导致了梁山108个英雄的故事。
[img]558617[/img]
这是后来的话题。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共319年。在过去的319年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中国救荒史》统计,宋代发生了874起重大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发生2.7起。其中水灾193次,旱灾183次,雨雹灾害101次,风灾93次,蝗灾90次,饥饿道歉87次,地震77次,疫情32次,霜雪灾害18次。
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促使宋朝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救灾制度。世界上最早的昆虫控制法律法规是在北宋西宁八年(公元1075年)颁布的。第一本中国救荒专书《救荒活民书》诞生于南宋。
宋代的救灾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更重要的手段是救济灾民、减税、减刑等。
救济受害者是首选。对于极度贫困、生病的受害者和老年受害者,政府将分发一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以便他们能够生存。1006年3月,宋真宗下令开封府、京东、淮南等饥荒地开仓救济,外国受害者和当地受害者享受同等待遇,无论主客。
对于情况稍好的受害者,政府将打开储备粮仓,以较低的价格向他们出售粮食。宋朝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军事救济”,招募受害者参军。1016年,温州军事推动官方共同征得上级吕毅的同意,招募了7000名受害者参军。
[img]558618[/img]
减税和免税是恢复和重建。当地发生了灾难。如果情况更严重,朝廷将直接免除今年的税收;如果灾难程度不是很严重,它将减少税收或延迟征收。宋初,设立了一种叫做“胜利”的税收,对运输谷物和盐的船舶征税。饥荒发生后,朝廷经常废除“胜利”,鼓励商人将粮食运往灾区。
减轻惩罚是一种仁政。在古代,当灾难发生时,这也是小偷更活跃的时候。饥荒会让循规蹈矩的人冒险。政府对饥饿下灾民的轻罪行为给予宽大处罚,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因此,宋代自然灾害频发,但大规模农民起义很少爆发。
宋代有一套经济,救灾时也采取了市场手段。
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国家资源有限。宋代鼓励民间借贷,流动资源。1017年5月,殿中侍御史张廓在救灾中提出建议:鼓励有余粮的家庭将粮食借给无粮家庭。秋天,粮食丰收,然后连本带利返还粮食。这是一种双赢的方式。那么,如果借粮食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负担不起呢?由政府赔偿贷款人的损失。
经朝廷批准,并在救灾中实施了张廓的建议。
[img]558619[/img]
1072年,江南发生饥荒。朝廷下令从司农寺调拨10万石常平仓粟,送到灾区,当地官员招募受害者疏浚河流。这样,受害者就可以靠自己的劳动力挣一碗饭。此后,宋朝形成了在灾荒年修复水利的制度。受害者可以有尊严地生活;国家得到了水利工程,避免了受害者四处游荡。
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中包括“以工代救”。
1075年,两浙路再次遭遇灾难。起初,地方官员禁止商家提高价格,以平息粮食价格。然而,尽管粮食价格得到了控制,但市场上没有粮食。越州太守反其道而行之,取消了价格监管,允许商家提高价格。这样,外国商家就把粮食运到灾区。由于供应充足,粮食价格不涨反跌。
这样的举措充满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智慧,令人惊叹。
宋代有哪些救灾手段?救灾期间也采取了市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