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宋朝官员工资标准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有这样一幕:
范仲淹被贬的时候,曾经和晏殊说过话。谈话时,范仲淹主动提到自己的工资,说:“我的官位不高,但是一年的工资是30万。一亩中等土地,丰年可得一斛粟,卖300元,30万元是千亩土地的年收入,尤其需要时间、地点、人的辛勤劳动。如果我不尽自己的责任,不成功地吃东西,我和天之蛀虫和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img]556771[/img]
显然,范仲淹并不是在炫耀,而是表示要勤勤恳恳,爱民如子,才配得上朝廷的这份工资。
宋代,1000元等于1贯,1贯等于12银子。也就是说,范仲淹一年的工资约为300两银子。
但影视剧毕竟不是正史,提供的工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宋朝官员的工资标准是什么呢?
宋朝对官员实行九品十八级制度,最高为正品,最低为九品。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正品包括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太师、太保、少师、少师、少保。他们的年薪是1440两银子。从一个产品来看,他们是尚书的左右仆射和枢密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宰相,他们的年薪是3600两银子。
看到这一点,一些读者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正品官员的水平高于一品官员,为什么前者的年薪远低于后者?这是宋代所有正品官员都是加官虚衔,不是常职,手里没有实际职权,所以年薪低于一品官员。
[img]556772[/img]
从一品开始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知枢密院等官员年薪2400两银子;从六部尚书、节度使、观文殿大学士、左右金武卫、左右卫将军等官员,年薪720两银子..即使是从九品的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等官员,年薪也能拿到100两银子左右。
这个概念是什么?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让我们和熟悉的清朝进行比较。宋代九级官员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清代四级官员(105两银)。范仲淹的年薪为300万元(300两银),高于清代一级官员——清代一级官员的年薪仅为180两银。
这只是年薪。宋代官员除年薪外,还有禄粟、丝绸绵、茶、酒、厨料、工资、蒿、炭、盐,甚至还有喂马的草料等实物补贴。官员来自学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必须有差事等人员伺候。这些差事属于“临时工”,国家不给他们工资,但他们的衣食工资由国家给官员。
这样,宋代官员的实物补贴价值将远远超过年薪。
不仅如此,宋代还有一种公使钱。所谓公使钱,是各路、州、军、刺史以上官员的特殊费用,用于宴请、接待费,类似于清代养廉银。公使钱的数额巨大,是年薪的几倍甚至十倍,比如从二品的节度来看,每年公使钱有2.2万银子,而且上不封顶。公使钱由官员自己掌握,如果没用完,可以装进官员的钱包里。只要不被言官弹劾,就是官员的合法收入。
然而,1044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用公用钱为获胜的士兵举行了庆祝宴会。他被演讲者弹劾,并被贬为岳州知州。滕子京在岳州重新建造岳阳楼后,请范仲淹写著名的岳阳楼。
[img]556773[/img]
虽然官员们不种田,但朝廷会给他们分配一块田地——工作场所。自宋真宗时期以来,宋朝恢复了工作场所制度,并授予当地官员一定面积的工作场所。北京和大藩府的工作场所最高,40公顷,约2万亩。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小县长也有7公顷的田地,约4600亩。官员们把工作场所租给了租户,每年享受成功,这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宋朝的朝廷对官员非常体贴。在“爱房子和乌克兰”下,他们甚至照顾家人。当官员到当地当官时,他们不能携带家人。在此期间,家庭成员的赡养费、米饭、面条、肉类等日用品由国家财政承担。这样,官员们就不用担心了。
@ 让我们以宋朝著名大臣包拯为例,看看他一年的收入水平。
嘉佑元年(1056年)12月,包拯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开封是北宋的首都。权知开封府属于副职位。然而,包拯实际上是开封的领导人,因为开封的牧羊人和尹不常置。“开封有一个包青天”是关于包拯权知开封府期间的事情。
那一年,包拯的工资,加上公使钱、职场收入等,约有20856两银子。@ 包拯还收到了2180石米、180石小麦、10匹丝、34匹丝、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火、480捆干草...
为什么包拯不怕土豪劣绅?他比普通富人富有得多。口袋里有钱,说话硬气。
在宋代,有许多像包拯这样的官员。高薪制度使官员们非常高兴,但却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果经济形势蓬勃发展,这不是一个大问题;一旦经济形势下降,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宋仁宗为什么要使用范仲淹来实施“庆祝日历的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国家财政袋很害羞,几乎负担不起官员的工资。
宋朝官员在真实历史上的工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