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马陵战后齐国的事,
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战国前期改变格局的关键之战。战后长期统治战国的魏国损失惨重,10万勇敢善战的魏武卒损失惨重。不仅如此,魏国大败时,齐秦赵等国也痛打落水狗,魏国的霸权终于在魏惠王手中结束;齐国的强势崛起震撼了世界,在秦国不够强大的时候,他取代魏国成为中原新的霸主。连魏惠王都要去齐国朝拜。
[img]553024[/img]
然而,从战后的发展和结局来看,马陵战争的两个当事国并没有真正的赢家:三名顶级球员一死一逃,另一名下落不明。魏国不用说,虽然齐国称霸,但齐威王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起初,齐国可以走得更远,但齐威王的几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埋葬了齐国的好局面。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齐国在马陵战争后没有走得更远?手里拿着一把好牌却被自己打烂了。
[img]553025[/img]
马陵之战后,魏国失去了10万魏武卒,著名将军庞娟自杀,王子沈被俘在齐国自杀。魏国的损失极其惨重,但齐国的损失并不小:首先,连续两次在桂陵和马陵之战中击败魏军,为齐国霸权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将军田忌与相国邹忌不和。这场大胜引起了邹忌的嫉妒和田忌自己的张洋。田忌被诬告反叛,只能逃到楚国。尽管齐宣王回到齐国时,田忌早已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
[img]553026[/img]
田忌的离开引起了连锁反应。本来齐国之所以能连续击败魏国,主要靠田忌和孙膑。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军师默契的完美搭配。马陵之战后,孙膑下落不明,要么和田忌一起去楚国,但更有可能的是欣赏他的人已经不在了,于是孙膑离开隐居在某个地方。至少有一点可以证实。如果田忌不逃,还是被重用,孙膑肯定不会走。
[img]553027[/img]
齐威王更大的困惑在于,在主宰中原后,魏国和韩国纷纷屈服,因此齐威王有点优雅。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韩国率领一些小国在徐州见到齐威王(当时是齐威王),并尊重他为国王。齐威王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这是战国历史上著名的“徐州相王”事件。
在此之前,除了楚国、吴国、越国等被视为蛮夷之地不遵守周朝礼制的国王外,中原大国没有一个被称为国王(魏惠王是个例外,他在前344年见泽之会时在商鞅的游说下被称为国王,但被各国抵制。不得不说,商鞅并不善良),“徐州相王”引起了秦楚两国的不满和敌意。楚威王甚至出兵攻打齐国,在徐州大败齐军。
[img]553028[/img]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齐威王有秦孝公或燕昭王的勇气和就业策略,并继续重用田忌和孙膑,那么齐国就有邹忌,田忌和孙膑就会杀死四方。战略上,他更安全,不受魏惠王劝说他成为国王的诱惑。当时魏国衰落,齐楚秦三大强国中齐国实力最强的时候,齐国会有很大的潜力,至少不会被楚国打败。
[img]553029[/img]
齐威王起了个坏头。自齐威王开始以来,齐国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误解,并多次试图在中原占据主导地位。事实上,齐国位于远离中原的东海之滨。它最应该做的是看老虎。谁强大,就会与各国团结起来攻击它,而不是陷入争霸中原的泥潭,以至于在摧毁宋国后,五国几乎被摧毁,从那时起,它就崩溃了。
马陵之战影响战国格局 为什么齐国不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