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划九州的主要记载有《尚书》、《左传》、《诗经》、《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和传世《齐侯钟》、青铜器铭文,如秦公圭。禹贡说禹“奠高山大川”,并详细描述了九州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物产贡赋等。《吕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划九州,经启九道。“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土方。“山海经·海内经”,“帝乃命禹卒布土定九州。“齐侯钟”铭说:成汤受天命,“咸有九州,处之堵”。秦公圭铭说:秦祖先受天命,“鼎宅禹来,十二公在帝之环”。
九州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化的地域区划,又称赤县神州和十二州。它也是汉族的别称,而不是汉族的主要居住区。
汉文化中的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的地理范围内,还有“南夏”、汉地南部、西部等地区被称为“西夏”。
九州也是古代中国的代称之一。
[img]552988[/img]
在满族清朝统治时期,北镇所在的辽宁省被割出汉族,禁止汉族移民,而其他汉族地区则形成了18个汉族省,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九州东至东海,包括辽东在内的鸭绿江下游北岸,以戈壁沙漠和燕山山脉为汉族地区与草原游牧民族地区的分界线。西边界直接到玉门关和青海湖以东的黄水,与西藏东北的安多地区相连;汉巴蜀地区与西藏东部的康地区相连。在南部,珠江中下游流域和南宁以东的岭南地区属于九州的一部分。
[img]552989[/img]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时,世界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其中,冀州曾被顺分析为幽、营三州。此外,原来的九州有时被称为九州和十二州。
《二雅·释地》也记载了九州,但其中有幽州、营州,没有青州、梁州;在《周礼·职方》中,有幽州、并州,没有徐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幽州,没有梁州。
传统上学者认为,《尚书》记载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尔雅》记载的是商朝的制度,而《周礼》记载的是周朝的制度。然而,根据《吕氏春秋》对九州的解释,九州的地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域观念。
华林甫认为,九州所反映的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域观念,而以“州”为实际行政区划是在东汉后期实施的。
《吕氏春秋之旅》说:豫州在河与汉水之间,是周;冀州在两河之间,是晋国;兖州在河与济水之间,是卫国;青州在东方,是齐国;徐州在泗水之上,是鲁国;扬州在东南,是越国;荆州在南方,楚国;雍州在西方,秦国;幽州在北方,燕国。"
后来战国齐人阴阳家邹衍又创立了大九州的说法,声称“禹贡”九州是小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个州,叫“赤县神州”;九个这样的州构成了被大海(小海)包围的中九州;这个中九州也有九个,共同构成了大九州,周围是大英海。根据这一说法,中国只居世界八十一分之一。“淮南子”称九州为神州、次州、军州、冀州、台州、台州、薄州、阳州。杨树达认为淮南子举的九州是邹衍所说的中九州。
为什么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九州是谁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