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节度使,喜欢唐朝历史的朋友绝对知道这个职位。许多人认为唐朝以后的衰落,就是节制的原因。如果没有节制造的危害,唐朝就不会衰落。当然,也有人说,唐朝能存在这么久,也是节度的原因。没有节度使的支持,唐朝就不可能存在这么久。那么,真正的节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是拯救了唐朝还是伤害了唐朝。
节度使不是起源于唐朝,而是出现在北周。北周和隋朝时期,朝廷在重要地区设立了总管统兵,即调度的军事长官,负责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负责屯田的营地使,负责军事和防御外敌。说白了,主要任务是抵御外敌,类似于现在军区的作用。假如唐朝的节度只使这种作用,也不会对唐朝造成伤害。在唐代,节度使权力发生了变化。
[img]549991[/img]
公元710年,唐睿宗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这是唐代首次设立节度使。但此时的节度使,与北周时期的功能相似。但到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和所在道监督州县的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体,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被称为“节镇”。从以前只掌握军权,到后来掌握军权、民政权、财权,这样的职位是不可能独立的。当然,唐朝的节度会有这样的变化,也是有原因的。
众所周知,唐朝的实力十分强大,不断对外扩张,国土十分辽阔。然而,当王朝强大时,这种领土扩张仍然可以维持。一旦实力减弱,就很难维持。唐朝开始想办法维持这片辽阔的领土。唐初的府兵制、均田制到中期都开始崩溃,唐朝要想继续保持强势,就必须采取新的制度。这就是为什么节制出现了,最初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img]549992[/img]
当时的节度使制度解决了很多问题,首先是府兵制变成了筹兵制。各地自由招兵,各地招兵一定要忠于地方。如果在边疆设立藩镇,这些士兵肯定会誓死保卫家乡。这样,唐朝不仅降低了军费,还解决了招兵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护了边境的稳定。由于这一制度非常有效,唐朝开始大力推广,并在边疆地区建立了许多节制。这就是为什么唐朝的节度使很多,但最初只是在边境地区。战争发生时,节度使要掌握民权和财权。如果战争一直在进行,他们将永远掌握这些权力。时间长了,地方大权全部由节度控制。
然而,节日使最初的设立没有问题。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节日的出现是社会的需要。在成立之初,节日确保了唐朝的繁荣,保持了边境的稳定,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节日制度,唐朝就不可能保持这么长时间的繁荣。节日最初拯救了唐朝,对唐朝没有伤害。然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一制度的缺点得到了反映。
当节度使掌握军权、民权、财权时,他们就有了独立的资本,这与诸侯没有什么不同。当然,他们仍然会听从中央政府的指示。但后来的发展和周朝是一样的。西周分封制,当周王室强大时,地方诸侯会听从中央政府的意见。然而,当王室在本周衰弱时,这个地方将被分割,这就是东周的历史。唐朝也是如此。当唐朝中央政府强大时,节度使者会服从中央政府,但一旦唐朝衰弱,这些节度肯定会抵制中央政府。安史之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节度造成的最大伤害。
唐朝的节度是什么职位?他们是拯救了唐朝还是伤害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