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孙权求和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在刘备成为皇帝之前,曹丕代汉成为皇帝,建立了魏国。刘备成为皇帝后,他坚持不攻击曹丕,而是攻击孙权。可以看出,他渴望为关羽报仇。
[img]548299[/img]
孙权很害怕,于是立即向刘备求和,但刘备没有答应。这是第一次。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一开始,孙权袭击关羽,将军东征,秋七月,然后指挥军队攻打吴。孙权派书请和,先主生气,吴将军陆议、李毅、刘阿等屯巫、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军次归归,武陵五西蛮夷派兵请兵。
也就是说,公元221年,刘备成为皇帝后,以向关羽报仇的名义,派兵征服吴栋。这时,张飞碰巧被下属杀死,刘备失去了一只胳膊。孙权派使者去求和。刘备非常生气,不同意。吴栋将军鲁迅、李毅、刘阿等屯兵归归,被蜀将军吴班、冯席击败。随后,蜀军占领了归归,并派马良与武陵五溪蛮夷合作。
[img]548300[/img]
然后我们再来看第二次。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冬十月,诏丞相在成都南北郊亮营。孙权闻先主住白帝,非常害怕,派使请和。先主许之,派太中医生宗玮报命。
公元222年,刘备派黄权带领江北水军从水路出发,自己带领陆军从陆路出发。同年7月,他在夷陵战役中被东吴将军鲁迅打败,将军冯习、张南等人死亡。刘备退休了永安。孙权听说刘备驻扎在白帝城,非常害怕,所以他派使者去寻求和平。这一次,刘备同意了,并派太中医生宗伟到吴国表示友谊。
前后相差不到一年,为什么刘备对孙权的两次求和态度完全不同?
[img]548301[/img]
其实很容易理解。
当孙权第一次求和时,刘备很生气。此外,刘备兵马齐备,风头正在胜利,他有绝对的信心打败苏州。刘备不同意。他认为打败孙权不仅可以为关羽报仇,还可以重新夺回荆州的要地,以确保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
至于孙权的第二次和平,刘备刚刚经历了夷陵站的失败,失去了军队和马匹,伤害了他的活力。他意识到吴不那么容易处理,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随时都有被吴歼灭的危险。此时,刘备的信心已经完全消失了,只是看到孙权寻求和平,所以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img]548302[/img]
这个时候,如果不答应孙权的求和,再战,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还不如忍一下。英雄不吃眼前的损失,刘备也不傻。
不幸的是,在同意孙权求和后不久,刘备在白帝城病逝,终年63岁。一代枭雄,就此陨落,实在令人遗憾。
面对孙权的两次求和 为什么刘备的态度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