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唐朝,
公元907年,节度使朱全忠迫使唐哀帝李祝退位,大唐灭亡。大唐末期,节日使人的势力如火如荼。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唐朝要允许这些藩镇日益猖獗,而不是像汉朝那样削藩?事实上,唐朝并非没有削藩,而是当时的外患太严重,而且藩镇的势力太强大,唐朝皇帝光靠自己的政府军很难与这些藩镇相比。
[img]547215[/img]
唐肃宗开始时,唐朝中央政府开始与藩镇抗争,但安史之乱平息,国力大损,基础不稳定,对藩镇的态度相对温和,不那么急功近利。事实上,只要将军手中有10000名士兵,他就足以成为皇权的自然威胁。这就是为什么皇帝自然会对他们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在秦汉时期,军队必须有皇帝的另一半虎符才能听从将军的命令。军队中会有一些各朝代都有的措施,比如把将军的家人当人质留在首都,首都是皇帝的直接辖区。这些人质的生死权自然是皇帝的最终决定权,所以他们会害怕。@ 军队不能乱杀人,如果能乱杀人,那么培养忠于自己的力量就太方便了。
然而,唐代的藩镇基本上不存在这些禁令。他们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他们拥有授税权、人民所有权和士兵的调用权。可以说,他们掌握了军事、政府和财务。这样的地方势力实际上与分裂势力相似。然而,藩镇也分为几种类型。根据近代史学家张国刚对唐代藩镇研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藩镇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平衡。
[img]547216[/img]
真正需要处理的藩镇实际上是河朔的分裂类型。分裂的地方实际上相当于面对中央政府,这是一场巨大的逆转。唐代的藩镇节使权力非常强大。他们也希望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有能力争夺权力,想要合并和扩大自己的力量,最终计划世界。
[img]547217[/img]
然而,藩镇之间的力量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也就是说,藩镇之间没有人接受任何人,但没有人接受任何人,所以它是平衡的。这些节度使权力非常强大,政府自然不希望它们长期存在,但政府的力量不足以摧毁它们,所以它们必须被忽视。
这就是藩镇的问题。唐德宗时,曾经爆发过与藩镇的战争。如果唐德宗打败了一个藩镇,他会一个接一个地打破它,直到完全根除它。这些节度使他们联合起来对抗中央政府。唐德宗很生气,但没用。中央和藩镇的战线连续数千英里,几乎损失了整个唐帝国。这场战争几乎导致了唐朝早年的灭亡,然后就消失了。中央政府保留武装力量,有权与藩镇节度使谈判。节度使人假装皇帝是九五之尊,两全其美。
为什么唐朝不削藩,为什么允许藩镇如此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