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起初只是一个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代。正式的教育制度是由朱创立的,发展在宋代。当时,富商和学者自己筹集资金,在僻静的山区建造学校,或在学田收取租金,以收取资金。宋代著名的学院包括河南商丘应天学院、湖南长沙岳麓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松阳学院。
[img]544902[/img]
1.岳麓书院
岳麓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所学院之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其古代传统的学院建筑至今已得到充分保存。每一组庭院、每一块石碑、每一块砖瓦、每一片风荷都闪烁着时间的人文精神。
千年后,岳麓书院弦歌不绝,学脉绵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政府捐款建设,岳麓书院正式成立。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后来,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校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校,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29年(公元1903年)。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校正式命名为湖南大学,至今仍在扩建学院基地。
[img]544903[/img]
二、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国内第一书院”的美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庐山汉学”(又称“白鹿汉学”)建于南唐升元(公元940),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所由中央政府在首都以外设立的汉学;宋代理学家朱作为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了学院,亲自讲课,确定了学院的办学规章制度和宗旨,并演奏了礼物和皇家书籍,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中国几百年的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后来,它被称为“江西四大书院”,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一起。
[img]544904[/img]
3.嵩阳书院
嵩阳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是中国古代四大学院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阳书院古朴典雅,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廊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家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体系和儒家文化的“标本”。
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松阳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学院之一,是学院的领导者,在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闻名于世,以文化支撑财富、文物奇特而闻名于古今。嵩山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活动的重要地区。有嵩阳书院、颍谷书院、少室书院、南城书院、古书院,其中最突出的是嵩阳书院。“宋书院风景最清晰,石楼还记得故宫的名字。山川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一开始,你必须说不出话来。汉白阴中句偶成。”
[img]544905[/img]
四、应天府书院
英天府书院又称英天书院、绥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督管理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遂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它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历史上有“州县从这里开始”的记载。
应天府书院前身为遂阳书院,由五代后晋时期的商丘人杨哈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将应天书院改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授予“应天府书院”。【1】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代陪都,应天书院又称“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天府学院升级为“南京国子监管”,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古代唯一升级为国子监管的学院。
北宋书院大多位于山林胜地,只有天府书院位于繁华的市中心,人才众多。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盘点宋代四个著名的书院,它们现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