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唐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王朝,也是一个强大的王朝。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它不仅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熟练工匠,还汇集了来自西部地区、波斯、高丽、新罗等国家的人才,甚至还汇集了来自日本的“唐使”。
但是你知道,在这个繁华的大唐国都,除了上述国家人员外,还有来自非洲的黑人种族。
在唐代裴小娘子墓(1948年冬天在长安县唐墓中发现)中,出土了两个黑色陶俑。他们是典型的非洲黑人形象,他们的官方名字是“昆仑奴隶”。
[img]543514[/img]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黑人陶俑被命名为“昆仑奴隶”呢?在那个时代,为什么非洲黑人来到远离数千英里的唐朝?
由于唐代墓葬中会有非洲黑人形象的陶俑,这表明唐代生活在唐代的非洲黑人,除了出土的黑人陶俑外,唐代诗歌和经典中也有黑人的描述。
例如,杜甫在诗歌《戏剧中的∞谐遣闷》中说:“家家养乌鬼,顿饭吃黄鱼。”这里的“乌鬼”指的是黑人。
左边两个昆仑奴隶是裴氏小娘子墓出土的
左边两个昆仑奴隶是裴氏小娘子墓出土的
张(约766年) — 大约830年)在其《昆仑儿》中生动地描述了非洲黑人的形象:
《昆仑儿》 张籍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朵,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的皮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毛。
那么,这些非洲黑人是如何来到东土大唐的呢?经过多次研究和验证,学者们得出初步结论,非洲黑人是从阿拉伯人转移到唐朝的。
[img]543515[/img]
然而,在具体的输入路线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阿拉伯人到非洲抢劫黑人,然后通过阿拉伯人的家乡,从丝绸之路到唐朝;另一种是阿拉伯人欺骗西亚,然后从海上卖给南海国家,然后逐渐从南海国家转移到唐朝。
由于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阿拉伯人在中西交流活动中占有很大比例。据史料记载,仅在651年至798年的100多年时间里,唐朝就多达36次与大食(唐朝对阿拉伯国的总称)。
这些大量的食品商人来到唐朝。一方面,他们向中亚和西亚输入了大量的唐代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带来了西亚的商品和文化,而“昆仑奴隶”是由那些聪明的阿拉伯人随机带到唐朝的。
那么,这些被称为“昆仑奴”的非洲黑人在唐代的待遇如何呢?
既然被称为“奴隶”,那一定是奴隶的身份,这也可以从杜甫的诗中看出。
在宋初的《太平御览》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昆仑奴”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帮助主人和他心爱的女人见面,最终导致了一个幸福的婚姻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昆仑奴隶”在唐代是奴隶,但它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歧视,更不用说像西方殖民者那样受到折磨,没有人权了。
揭秘:唐代出现的[昆仑奴]是哪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