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皇帝最熟悉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创造了贞观之治,或者唐玄宗李隆基,他迎来了开元的繁荣。如果提到李适,大多数人可能会有一个问题,他是谁?
李适,唐朝第九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朝战争皇帝除外),唐朝宗李宇的继任者。在天宝的第一年(742),15岁的皇帝孙李宇迎来了他的长子李适。当时,李唐的世界正处于繁荣之中。唐玄宗正和杨玉环形影不离。李适的祖父李恒正在战战兢兢地成为王子。李适的父亲李宇仍然是一个毛头小子。
[img]544313[/img]
作为与天宝同生李适的皇室孩子和唐朝一样经历了艰辛和起起落落。天宝14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天宝15年(755)唐玄宗带着人们离开长安,匆匆逃往四川。李适跟着他的祖父和父亲,无助地尝到了动荡的苦果。
[img]544314[/img]
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李适的祖父李恒没有在安史之乱中匆匆登基。宝应第一年(762年)4月,李适的父亲李宇又在了皇后谋逆,气死皇帝闹剧结束后,他在先帝的棺材前匆匆就位。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李适在父亲去世后再次登上王位。
说到这里,你可能仍然想知道为什么当你提到唐太宗和唐玄宗时,你会提到李适。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李适在地理上做了什么。
即位之初,李适记得父母亲信宦官带来的弊端。第一年,他严惩了心怀不轨的宦官刘忠义和收受贿赂的邵光超,以身作则。结果两三年后,李适让身边的宦官成为监督神策军的兵马使,让宦官统治了比羽林军和龙武军更重要的中央禁军。
在即位之初,李适还下令禁止向中央政府再次向珍禽和动物捐款;各地捐赠的枇杷、柑橘等珍贵水果仅用于祭祀寺庙,不再每年多次捐赠;捐赠的银器不允许用黄金装饰。。。为了表明他们节俭和同情人民的决心,李适甚至要求人们将文单国(今老挝地区)捐赠的32头舞蹈大象放回山林中。
但也就是说,两三年后,节俭的李适不复存在,宫里只有一个人几乎活着视财如命的皇帝。
为了从金山银山李适主动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朝贡力度,甚至直接派宦官到地方索取各种物资。为了取悦皇帝,地方官员也加大了对人民的盘剥力度。当时压在人们肩上的不仅是日益繁重的苛捐杂税,还有荒谬的宣所和宫市。白居易作品中的卖炭翁,正是当时无数人被剥皮的缩影。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困惑。一开始,李适显然有一种明朝的君主风格。为什么他成为皇帝两三年后似乎变了一个人?这背后的原意并不复杂:李适成为皇帝后经历过奉天之难。
奉天之难,又名二帝四王之乱,主要包括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在李适即位之前,唐代藩镇的割据历史悠久。尽管许多地方的藩镇势力在安史之乱后被削弱,但中央政府也受到了打击,对藩镇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然而,李适计划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在建中二年(781),李适阻止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儿子李唯岳继承了父亲的节度使职。
李伟岳想继承父亲的衣钵,但李适不允许,所以双方爆发了战争。虽然中央政府最终成功镇压了李伟岳,但参与镇压的各方在后续奖励中发生了冲突。朱涛、田悦、李希烈和李纳共同发动了叛乱。这一次,李适被迫进入绝望的境地。
随着叛乱的扩大,李适囊变得越来越害羞,以至于他在建中四年(783)拿不到足够的钱和食物来奖励官军。为李适奔波了几年的泾原士兵不高兴。因此,前线四镇的混乱还没有平坦,后面泾原的变化又迅速爆发。
无助的李适被迫离开长安,然后在奉天(今陕西干县)被围困了一个多月。直到神策军营让李生来营救,李适才离开了叛军朱的包围圈。结果,外敌还没有被消灭,李适周围的将军李怀光与权力大臣卢齐作战。
在混乱中,李适有放弃长安逃往四川的想法。如果不是李生最终通过巧妙的战术击败朱等叛军,他会慢慢给予奉天之难画上句号,李唐天子入蜀避难的戏码将再次上演。
动乱过后,李适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动荡中,只有一群宦官总是跟着他,保护他。他开始依赖宦官。在动荡中,他意识到人生苦短,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他开始喜欢奢侈,大肆搜索人民脂肪膏。
随着李适的变化,贞观之治再现已成为天方夜谭,各地藩镇势力也越来越脱离中央控制。一开始,安史之乱终止了盛世,经历了一场动荡的李适终于亲自浇灭了盛世再现的火焰。在李适在位的后半段,藩镇的割据愈演愈烈,李唐倾覆的迹象犹如燎原野火。对此后的李唐来说,德宗之不亡,顾不幸!
奉天之难为什么唐德宗李适之后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