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的众多文臣中,于迅有王佐的才华,可以独立;郭嘉策略出众,是曹操集团最年轻的一个。曹操非常喜欢他。但说到荀攸,大家都很熟悉,却不认识他。虽然他是于迅的侄子,但他比于迅大六岁。
在曹操避难时,荀攸40岁,比曹操小两岁。在那个寿命短的时代,他可以被称为老人。这位老人似乎反应不敏感。就连曹操也说他“愚蠢”!
[img]543347[/img]
然而,曹操说他“愚蠢”,但他仍然以荀攸为主。为什么?
荀攸年轻时曾与何进混过一段时间,后来何进失败,荀攸被董卓关进大牢。荀攸才在董卓死后回家。曹操听从荀子的计策,迎天子于许都。同时写信给荀攸,让他给自己出谋划策。荀攸从公元196年到公元214年去世,为曹操工作了19年。《三国志》记载荀攸这19年为曹操出了十二奇策!哪十二奇策?《三国志》和各种史书都没有完全记载,只列出了几本。
1.劝曹操放任张绣,先打吕布。如果攻击张绣,刘彪会帮助他。如果他放任,张绣的外国军队和刘彪将无法和平。结果,曹操没有服从。曹操起兵后,曹操先征服了张绣,然后张绣继续叛乱。曹操接着采纳荀攸的建议,先攻打徐州,然后张绣自动投降。
2.在白马之战中,荀攸提出了东击西的计划。曹操先带兵到延津,分散了袁绍的兵力,然后轻骑偷袭白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杀死了颜亮,解开了白马的围攻。
[img]543348[/img]
3.斩首颜亮后,曹操遇到文丑带兵。荀攸建议曹操放弃行李和马匹,把它们送给文丑军。结果,文丑军队为了抢利品而陷入了混乱。曹操趁机攻击,文丑战死。
4.许攸投降,并建议曹操偷袭乌巢。曹操有点犹豫,只有荀攸和贾诩立劝曹操这个计划可行。
5.袁绍死后,河北势力基本瓦解。曹操的下属建议曹操暂时把河北放在一边。如果他先攻打南方的刘彪,世界就会平坦。荀攸荀子认为,袁氏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被抓住。如果他们恢复活力,那么根除它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曹操采纳了它,北方决定了它!
荀攸提出的计策大概有五个记载。为什么荀攸提出的计策没有写下来?这和我们说的“愚蠢”有关吗?
[img]543349[/img]
荀攸是当时曹操谋臣的核心,掌握着许多机密,但荀攸从不告诉外人这些计策,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曾经他的老表来找他谈家常,想问他是怎么帮曹操拿到冀州的。荀攸回答说:“辛毗来请袁谭降职,曹公带领军队过去平静下来!我在哪里能知道其他的事情?“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愚蠢的老人,但事实上,荀攸根本没有泄露机密,既保护了国家,也保护了家人!
曹操评论荀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胆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不施劳,智能可及,愚无可及!”也许荀攸不是比智力最强的,但比装糊涂,没人能装荀公达!
曹操说荀攸[愚不可及],为什么还以他为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