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官渡之战,
[img]542383[/img]
袁绍,傅坚差不多,都太匆忙了!俗话说得好!不能急着吃热豆腐!官渡之战,飞水之战后迅速倒台!其根本原因是内部不团结!袁绍在官渡之战后死了三年!@ 儿子争夺继承权,内讧,被曹操利用,禁数图!统一北方后,傅坚没有进行内部整合(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但他匆忙向南攻击大东晋。种族太多,太混杂,指挥不力,导致战败谣言和自我践踏!退回关中时,又被各路人马反叛!最后,被姚昌杀了!
二人共同特点:1.发动战争过于仓促,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特别是后方政局的稳定条件不足!2.没有得力助手,袁绍手下,田丰沮授是个明智的人,但脾气太暴躁!袁绍也太愣了,官二代的通病就是这样!(曹操也在得荆州之后,如果能稳定下来,再对东吴开战...但赤壁战败后,曹操有曹仁这样安全的后援,@ 不至于一跌不振!)
[img]542384[/img]
准确地说,官渡之战应该被称为官渡保卫战。官渡之战的成就和意义可以用后人著名的战争来比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国史书普遍认为,这场战争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img]542385[/img]
问题是西方史书认为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双方观点的区别在于,德国主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击败,甚至被歼灭;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进攻和防守的易手战役。官渡战役或官渡防御战和另一场战争也与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相对应。那么,三国袁曹之间的另一场库尔斯克战役是什么呢?是的,这是仓库之战。
[img]542386[/img]
让我们先谈谈为什么官渡保卫战不足以扭转袁曹的进攻和防御局面。第一点:曹兵少于袁兵,不少于袁兵,但大大少于袁绍军,官渡战争约10万,曹操一般认为在2万到3万之间。军队差距很大,曹军很难在一场战斗中消灭袁军。
[img]542387[/img]
第二点是最重要的:曹操在官渡战役中没有战略规划,甚至没有想法。曹操一直想撤退,于迅坚决反对留在官渡。没有计划的战斗根本无法大规模歼灭敌人。我们只能赶走。
[img]542388[/img]
第三点:许攸投票,完全是意外。没有这个意外,曹操可能会输。烧乌巢的目标是粮草,而不是袁军的兵力。
[img]542389[/img]
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行动的战斗,充其量只是烧掉了粮草,赶走了袁军,根本无法歼灭袁军。官渡保卫战的意义在于提高曹军的士气,减轻心理负担,从单纯的被动挨打到相互攻防。
[img]542390[/img]
所以,官渡战后袁绍其实还是很有实力的。但仓亭之战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局面。不幸的是,仓亭战争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三国志甚至没有提到,只有资治通鉴提到,但这表明这场战争是曹军主动北上发动的战役。《三国演义》详细描述了这场战役。双方的兵力规模大于官渡战役,袁绍的战斗比官渡战役更加谨慎。因此,曹操使用了两个著名的战略——十面伏击和背水战争。徐楚引诱袁绍到黄河边,曹军四面出击,几乎全歼袁军,袁绍和儿子独自逃跑,次年5月袁绍死亡。这场战斗极大地改变了双方的力量。
袁绍本人在官渡之战中仍然有实力 袁绍最后是怎么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