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的故事,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精美的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它体现了能工匠的勤劳和智慧,蕴含着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们要了解的是明代著名园林大师的计划,以及他的“园林冶炼”。
计成,字无否,号无道人。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卒年未知。松陵(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
[img]540873[/img]
虽然他不是来自一个著名的家庭,但他年轻时的家庭很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致力于艺术,擅长书法和绘画,在历史和子集之间游泳,在诗歌和绘画方面有相当的文化素养。
最爱关童和荆浩的云山烟水,气势磅礴的笔意,画画时常师法。
年轻时的计成,以擅画而闻名乡村。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但诗已散落。
他骨子里对新鲜奇怪的东西很感兴趣。年轻时,他离开家乡吴江松陵,游览世界著名的山川,丰富了他的创作思想,决心创造三维的景观艺术。
中年时,回到家乡,终于定居在镇江,镇江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是理想的居住地。
此后,长期从事园林建设不仅是由兴趣造成的,而且在明代,富贾达官喜欢园林建设,计划与他们打交道,而且以园林建设技能谋生。
计成故居
在家庭成员中,他的妻子没有看到任何文字。他得了一个儿子,膝下至少有两个儿子,名叫长生和长吉。53岁完成《园冶》时,两个儿子不到10岁。
中年以后,他的家庭衰落了,他自己也不顺利,就像他自云“历尽风尘”,一生艰辛坎坷。
明代著名的园艺艺术家
明天启元年(1621),定居镇江,在参观堆假山作业时,提出了按真山形式堆假山的建议,并开始完成这个假山石墙工程。
作品形象优美,宛如真山,因此闻名。这是计划在中年成为一名优秀的造园师的开始。
应常州吴玄聘请,明天启三年至四年(1623-1624年)为其打造私家园林。这是吴公在城东获得的基础。原来是元朝温相的老花园,面积只有15亩。吴公要求用其中10亩建房,剩下的5亩建园。
吴公说:可以模仿司马温公独公园的遗产。接下来,计划成为他“巧于借,精于体宜”造园原则的第一次实践。
他观察了园基的情况,发现地势很高,探索了附近的水源,发现很深,树木高耸在天空中,树枝低垂在地上。
所以计划对吴公说:“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园林不仅要折叠石头使一些地方更高,还要挖掘使洼地更深,让所有的树木散落在山腰,在一些弯曲的树根间隙镶嵌石头,所以有山水画的艺术理念;然后沿着池边的山建造亭子,使亭子反射在水面上,加上回到洞穴和穿越走廊,其境界之美将出乎人意料。”
[img]540874[/img]
计成创造了一个精致的人间仙境,叫做“东第园”。吴公很高兴:“从进园到出园,虽然只有400步,但我以为江南的风景已经尽收眼底了!”计成,从此名声大振。
此后,仪征县(今江苏仪征)王士衡邀请计成为他在扬州主持建设郑元勋的电影园。
影园
安徽省太平府和鞍山著名学者曹武甫建议用文字和图案写下花园建设的方法,以传播后代。因此,他计划在崇祯四年(1631年),并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一些建造吴园和王园的图纸。
崇祯七年(1634年)计划成为中国最早、最系统的园林作品——园冶,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园林作品。这本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也传播到了日本和西欧,成为园林作品的经典作品。
《园冶》
《园冶》是中国第一本专注于园林艺术理论的书。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房屋、装拆、门窗、墙壁、铺路、山地、选石、借景等十二章。
这是《园冶》中对造园艺术的精妙总结,表达了造园的真谛。
中国园林追求舒适、自然、以人为本。自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园林是一个小壶中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教会了自然,接近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以景观为基础,以植被为装饰,利用山、水、植物材料,加上人工巧妙加工,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自然的特点,高于自然,创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园林。
《园冶》不是从理论角度写的,而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材。看完《园冶》,站在一个花园的亭台楼阁之间,你就知道怎么看,怎么发现层层叠叠的美。
《园冶》计划描绘园林图片,如站在楼阁上,看平坦的山景;望着紫色的青霞,枕头上传来鹤声;城墙在远处倾斜,长桥横跨水面;养一只鹿,和鹿一起旅行,养一池鱼,闲着钓鱼。
在《园冶》中不止一次提到造园师地位的重要性,他认为造园师在园林艺术成就中起着90%的作用,而工匠只占十分之一。
造园师胸中的山谷和诗歌并不比画家差。画家可以在纸上展示小景观,而造园师可以亲自让这些景观成为现实。
《园冶》一书早已在日本流行,甚至成为教科书。20世纪30年代,中国建设学会创始人朱启谦先生在日本收集了《园冶》的抄本。
后来整理出版,《园冶》又回国了。这位千古一流的造园师和他的造园艺术终于被人们欣赏和记住了。
计成:明朝著名造园艺术家揭秘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