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福三年(1100年),前首相范春仁在永州家迎来了一位名叫蔡克明的宦官。他代新即位的宋徽宗和权通向太后送茶、药等礼物。
这时,范纯仁74岁,被贬永州三年。他失明了,生病了。他的妻子去世了,只有次子范正平照顾他。不久前,范纯仁收到了复官光禄卿的命令。他的家人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去邓州。蔡克明带来的“二圣”慰问让他们更加鼓舞——政治风向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了!
[img]541500[/img]
蔡克明和范纯仁谈论了他的日常生活。首先,他说第二位圣人知道他对官员很忠诚,并且有一颗崇拜的心,但他周围仍然有一些恶棍阻止他,并亲密地询问了他的病情。一句话让范纯仁感激,首先感谢了他。然后,蔡克明问民间对徽宗政策的反应,并告诉他将来在邓州有不便的事情可以直接向徽宗汇报。
范春仁一年后去世,但他与蔡克明的对话被门生李志仪记录在《范忠宣公行状》中,并引发了一场风暴。崇宁时期,在蔡京权相的控制下,范正平、李志仪、蔡克明全部下狱,其中蔡克明的罪名是假传圣旨。那么,蔡克明是假传圣旨还是李志仪夸大其词呢?为什么这次谈话激怒了政治家?
王安石的改革加剧了士大夫集团的内部分裂。作为一个温和的老党派,范纯仁一直主张弥合裂痕,但他被攻击与新党领袖蔡确勾结,并被迫辞职。后来,在新党的主要政治中,元佑的老大臣一个接一个地被降职,范纯仁也参与其中,在降职的过程中失明。
徽宗即位后,旧党重返权力中心,朝廷向德高望重的范纯仁伸出橄榄枝是可以理解的。即使范纯仁的健康状况不允许他再次崇拜,朝廷也需要向他发出一些政治信号。
蔡克明的身份也很特殊。他是一名宦官,只代表皇帝自己的态度,而不是首相或其他大臣,这与范纯仁之前收到的复官令的意义完全不同。自唐代以来,他送来的茶和药是皇帝奖励大臣的标准礼物,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具有政治意义。至于他当时宣读的是文本的意图还是口头的意图,史料中没有记录,但从表面上看,他的传递过程似乎没有问题。
为什么蔡克明因为代表皇帝的态度而被定罪?崇宁时期,政治风向再次逆转。徽宗在即位之初与向太后的联盟只是暂时的。他打压新党主要是出于个人恩怨(新党领袖章敦曾反对拥抱他为君),而不是真的讨厌新党。@ 太后去世后,徽宗的政治倾向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新党领导人蔡京当权后,旧党遭到了更大规模的清算和压制。即使范纯仁不再活着,他“获得秘密”的经历显然也不合时宜,甚至被视为攻击旧党的假料。
蔡京之拿范正平手术,范正平因公正执法得罪了他。范正平和李之仪在各种不利因素下受到酷刑,几乎要服罪。这时,蔡克明拿出了重要的物证——圣语本。当时宦官宣读神秘的文字并没有口头传达那么简单,而是从皇帝那里拿到了盖有玉玺的圣语本,并在内东门司登记了神秘文字的内容。从那以后,圣语本一直由宦官本人保存。经核实,蔡克明的圣语本确实盖上了玉玺,与内东门司登记的内容完全一致。这三个人才脱罪,但仍受朝廷监管,后来都被划入元佑党籍。
[img]541501[/img]
在这场“假传圣旨”的闹剧背后,隐藏着党争的危险。唯一幸运的是,范春仁认为自己的忠诚终于被朝廷观察到了,他带着“无论如何”的感激和欣慰安然去世。临死时,他呼吸垂死地口述了《遗表》,并让家人写下来。他还建议徽宗尽快平息党争。出乎意料的是,他第二天死于太后。党争的灾难最终影响了他的孩子和学生。
范纯仁收到了假圣旨吗?朝廷到底是怎么看待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