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其中西北地区民族众多,远离中原地区贫瘠,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难治。
中原王朝自秦汉以来,大部分时间由汉族统治。君臣受儒家思想束缚,对扩张领土不感兴趣。秦汉以来,他们对远离中原的偏远地区采取了一项政策。
羁绊的含义,据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说:“马马头也,羁绊,牛络控”,引申为笼络控制。
中原王朝为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制定了一项特殊政策。
[img]539246[/img]
唐朝总结了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边县、南北朝置左县、右县的历史经验,开创了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途径——羁绊府和州。
据统计,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800多个羁绊府、州、县。
福州制度不仅保留了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而且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了国家统一的行政设置。它授予各族领导人担任唐代地方政府的首都、刺史和其他官员,并世袭其职责,让他们继续管辖自己的人民
羁绊府州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保留原有的统治机构和政治制度,从长官到僚佐都是自己的人,允许在自己的内部说话国。唐朝在大多数民族地区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2 派汉官作为羁绊福州的一些官员,组成联合统治机构,共同治理。同时,中央派遣代表监视督导。
3 以少数民族活动范围为基础,规划羁绊府州。
福州的税收仍由当地领导人按照原规定征收,但不交给唐朝财政。唐朝皇帝经常给少数民族领导人大量的财产。当地人民的救济和灾难。
5 羁绊府州的居民户口不送户口。
六羁绊府州可保留兵卒。守疆卫士,受都护府的控制,服从朝廷的调度。
福州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国家领导人,税收不上缴中央政府,表面上看,各民族可以平等相处,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国家管理制度,福州有人、枪、军队和金钱,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原王朝强大,福州表面上基本听话,但一旦中原王朝国力下降,这些羁绊州立刻成了吃王朝血肉的豺狼。
虽然福州制度的实施存在很大的缺点,但它可以避免少数民族的抵抗,减少麻烦,符合儒家思想,满足中原四夷宾服的虚荣心。因此,它一直在实施。汉唐时期也设立了许多保护政府来管理这些福州。
在清朝,由于统治者是满族,属于骑射民族,民族性格自然扩张,因此在西北、西南民族地区,开始改变原汉族统治者的怀柔政策,用强硬手段改变民族管理,实施与中原相同的政治制度,民族领导人单独命令数千年,突然削减了大部分权力,不反抗和叛乱。
在反抗和叛乱的过程中,一些雄心勃勃的民族领导人有了更大的追求,叛乱发展成为分裂国家的行为,从康熙葛尔丹叛乱,到后来的大小和卓,罗卜藏丹津叛乱,都是雄心勃勃分裂国家的叛乱,这就是清朝西北叛乱频繁的原因。
幸运的是,清朝的国力还可以。经过康雍乾三朝的铁血镇压,这些叛乱得以平息,国家统一得以维护,西北西南地区留下了宝贵的土地。
[img]539247[/img]
至于明朝,包括藏区在内的西南地区一直实行松散的约束制度。事实上,西北新疆青海等地区已经放弃,所以没有大的叛乱。
清军平葛尔丹叛乱,收回新疆,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新疆,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稳定青海,设立驻藏大臣,抓住西藏。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暗自庆幸,如果不是清朝早期民族地区治理改革,仍然从旧制度松散所谓的福州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洲和美国的干预下,今天的新疆、青海、西藏,这三个地区可能不是中国地图。
清朝康永乾三朝的铁血平叛,根除了国内分裂势力和分裂思想,震慑了海外分裂势力,在西北地区建立了与内地真正统一的国家制度,传播了统一的思想,赢得了人民的心,为一百年后左宗棠恢复新疆奠定了基础。
至于有人说葛尔丹叛乱、卓大小小、叛乱,都是当地豪族内部土地和权力斗争造成的内乱,而清朝统治者――满族和汉族文化不同,没有大熔炉的能力,不能同化和整合少数民族,只能压制强大的力量,支持顺从的力量对抗,干涉少数民族内部的权力划分,引起强大部落的不满,最终矛盾不能调和,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这种说法不是无知就是政治幼稚。
清朝西北地区的三次铁血叛乱是三次排雷行动。排除了国家分裂的雷声,三次叛乱消耗了巨额资金,伤害了数十万各族士兵。这些士兵用生命和鲜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唐代州府制度有哪些弊端?千年后才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