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和司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军”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常见的武将官职。一般来说,将军是古代领兵的最高统帅。“将军”这个职位始于西汉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相应地,在古代历史上,许多朝代用“大司马”来掌管兵权,而“大司马”可以说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地位。所以,问题来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将军”和“大司马”有什么区别?换句话说,对于这两位顶级武将来说,谁的地位更高?
[img]537201[/img]
@ 对于“大将军”和“大司马”的历史,“大司马”的历史比“大将军”更悠久。对“将军”而言,始于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在汉中崇拜韩信为将军。因此,韩信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将军”。在西汉之前,白起、乐毅等将领被称为“上将军”。相应地,“大司马”的官职历史更为悠久。“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早在黄帝时期,就有“大司马”的职位。之后,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玉菊(司马玉菊)。
[img]537202[/img]
值得注意的是,大司马不仅比将军历史悠久,而且在地位上也不逊色于将军,甚至高于将军。据史料记载,元狩四年(前119年),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以将军卫青、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司马、冠将军之称。当汉武帝在位时,卫青、霍去病等大司马除了掌管战斗等事务外,还可以参与朝廷事务,并直接协助皇帝。因此,在我看来,汉武帝时期的司马不仅地位高于将军,甚至取代了丞相的一些职能,而且权重也很高。
[img]537203[/img]
三
东汉时期,大司马是三公之首,负责军事工作。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成为虚职,三公以外设大司马,大司马位于三公以上。在三国的历史阶段,许多高权重的大臣首先担任将军,然后晋升为大司马,即大司马的地位高于将军。例如,就魏国而言,公元221年,曹丕拜曹仁为将军,后升为大司马。226年,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曹真进封邵陵侯,升任将军。公元230年,曹真到洛阳朝见皇帝,被提升为大司马。至于蜀汉和东吴的大司马,它们基本上是在将军的基础上升迁的。
[img]537204[/img]
@ 然而,尽管大司马的地位高于大将军,但要说实话,一般还是以大将军为主。一方面,大司马是在将军的基础上升迁的,也就是说,没有将军作为基础,皇帝很难把它作为大司马。另一方面,将军是最常设的最高武将,而司马则经常被废除。例如,在南北朝时期,大司马并不经常成立,即使它成立了,它通常被用作最高荣誉称号,类似于历史上的太师、太师等职位。一般来说,在大多数朝代,将军通常掌握实际的军事力量,而司马的地位高于将军,但更多的是一个荣誉称号。
古代大将军和大司马有什么区别? 两者中谁的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