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有兴趣的读者可跟着一起往下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李唐帝国有盛唐的美誉。无论是经济还是武力,唐帝国都触及了中原王朝的顶端。不幸的是,由于唐玄宗晚年逐渐忽视政治事务,任命恶棍,判断形势失误,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从那时起,唐朝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人们不禁感到叹息。同时,它也让人们记住了安禄山的名字。
在古代历史上,大多数人造反,要么被迫害欺负,填饱肚子,要么被广泛怀疑,但混乱是一个例外,在唐朝信任他们,几乎三分之一的帝国力量和资源,安禄山仍然不满足他们的野心,举起反叛的旗帜,这注定要承担历史上的坏名声。但也让人好奇的是,“安史之乱”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人们只知道安禄山,却很少有人知道史思明?他似乎没有存在感。为什么?
[img]538033[/img]
史思明,原名阿史那·干,702年出生于宁夷州的突厥部落,与安禄山的矮胖相比,史思明的样子也很奇怪,恰恰相反,史书记载他“身材瘦削, 鸢
肩膀驼背,凸目侧鼻,少须发,性情急躁狡猾。而且在年轻的时候,史思明和安禄山就是同乡,所以结成了伙伴。
关于史思明的财富,不光彩,年轻时,他的债务逃到塞子,史思明也打扮成唐代和亲团队的使者,去习,习王不知道是策略,和亲部队去平陆,结果史思明抓住机会跑边塞,秘密给唐军,告诉他们习王谋反的消息。最后,唐军误以为敌袭,杀死了前来和亲的奚国队。然而,挑拨离间的史思明却报信有功,获得重奖,被封为都尉。
[img]538034[/img]
在安史之乱之前,史思明加入了安禄山的部队,最终官员到北平太守,平卢节度使。严格来说,在安史之乱的初期,史思明成为安禄山手下最凶猛的将军。一路上,叛军的势力大大增强。
然而,在这个时候,叛军是由安禄山领导的,史思明也是如此。他的存在感明显逊色很多,只能算是安禄山手下的一份工作。因此,安禄山树大招风,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img]538035[/img]
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正式成为唐朝最大的隐患。757年,随着安禄山被安庆绪杀害,史思明征服了范阳,逐渐不再受安庆绪的控制。于是他倒在唐朝廷,表面上是顺从的,实际上是在偷偷招兵买马。
758年,史思明再次反叛并杀害了安庆绪。然而,此时的唐朝逐渐恢复了一些活力。760年,在郭子仪等人的带领下,唐朝官军数十万人一路北上收复失地。在叛军恐慌的情况下,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就像安庆绪一样,为了争夺继承人的地位,他勒死了首领。763年,众叛亲离的史朝义一路败退,只好选择在河北自杀。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终于平定了。
为什么史思明的名声不如安禄山响?史思明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