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诸葛亮真的在历史上防守魏延吗?真相是什么?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认为诸葛亮认为魏延天生就有反骨头。即使他没有处死他,他也到处防守他。临死前,他没有召见他,而是召见了杨毅、姜伟等人,并为魏延设计了三条路,最终杀害了魏延。

事实上,历史上的诸葛亮非常重视魏延,否则他不会同意魏延守卫汉中。此外,魏延和杨毅是诸葛亮的左右手,为诸葛亮北伐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魏延对诸葛亮还是有一点看法的,就是觉得诸葛亮总是胆小怕事,总是错过机会。每次魏延提议分兵,诸葛亮都不允许。

事实上,魏延和诸葛亮没有什么问题。作为一名统一的军事将领,魏延只考虑部分问题;作为指挥官,诸葛亮考虑的是整个蜀汉霸权,不能忽视。诸葛亮对魏延的看法其实很清楚。

[img]532920[/img]

作为整个北伐的指挥官,诸葛亮有度量和气魄,以大局为重。如果他不关心魏延,他也能镇住魏延。然而,诸葛亮也知道,魏延死后,必然会与他人发生争执,尤其是与魏延水火不同的杨毅。当然,魏延本身也有自满、傲慢等缺点。

诸葛亮死前,只召集了杨仪、姜维等人,安排了自己死后的撤军路线:“魏延断后,姜维排在第二位;如果延或不服从命令,军队会自发。”

其中,“军便自发”意义深远。也许诸葛亮给了魏延自己的操作空间,因为他认为魏延不一定服从管理:第一,服从命令,断绝后依次返回成都;第二,断绝后,但不回成都,原地待命,以备后期北伐;第三,投降东吴或曹魏,听听尊便。总之,就是让魏延“看着”。由此可见,诸葛亮从头到尾都没有杀魏延的想法。

[img]532921[/img]

但魏延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他没有选择三条路,而是走上了一条自以为是的死路。

由于魏延和杨仪的关系非常僵硬,诸葛亮可以在你死我活的时候镇住他们,但诸葛亮死后,他们的不和开始公开。魏延面对断绝的任务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于是杨仪先撤军烧栈道,让杨仪暂时不回去,可以营造出杨仪自尊的错觉,于是马上写了刘禅,说杨仪要造反。但杨仪也不傻,看到栈道被烧了,也立马上书刘禅解释了情况,还说魏延要造反。

面对他们的书,很明显,朝廷不会相信一位学者的杨毅会造反,而最有可能造反的是投降的魏延。因此,魏延战败被杀,涉及三族。魏延真的很聪明,但他被聪明误解了。魏延虽然天生勇敢,四肢发达,但政治头脑幼稚,被杀也不过分。如果魏延选择了最差的第三个,我想他不会被杀。

但回顾杨毅,我发现杨毅不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和女人,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魏延和杨毅本来是个人恩怨,但杨毅诬告魏延谋反,并以此为借口杀害魏延三族。可以看出,杨毅是一个心胸狭窄的恶棍。


诸葛亮真的在历史上防守魏延吗?真相是什么?诸葛亮真的在历史上防守魏延吗?真相是什么?

,,,,,

  • 英雄:曹操说刘备是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 曹操和刘备谈论英雄,刘备的行为,他为什么害怕,上次已经解释了。那么,曹操的行为呢?他为什么要找刘备来谈论英雄呢?一般...

  • 蜀汉能臣廖立:因批评刘备的战略决策而被免职
  • 蜀国官员批评关羽免职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国有廖化,所谓“蜀国没有将军,廖化是先锋”。事实上,蜀国还有一个姓廖...

  • 秦朗作为曹操的继子,曾经破坏了鲜卑十万的铁骑权
  • 在《三国演义》第102回中,出现了一个名叫秦朗的人物。在小说中,他称这个人为魏国的前将军,并带领军队与司马懿一起与诸葛亮...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蒋琬简介 蜀汉治理政治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蒋琏生平
  • 蒋琬(?—246年),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刘备第一次进入蜀国时,他被任命为广都长。后来,不理政事激怒...

  • 刘禅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如何?
  •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如何?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和谐与美好得到了历代有识之士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封建社会最理想、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