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罗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人确实可以被称为英雄。不用说,他们的心理压力远远大于其他人。他们很可能目睹了他们忠诚的国家的灭亡。三国时期,蜀汉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一直在为蜀国而战。直到最后一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姜伟。事实并非如此。另一个人才是真正的最后一刻,但他们从未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这是未知的。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img]526560[/img]
蜀汉后期,有一位“战神”般的将军,但他没有被写入《三国演义》,也没有被后人遗忘。他就是罗宪。根据罗宪的说法,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崇拜巴东太守,长期守卫益州东门永安。蜀汉灭亡后,他以2000名孤军创造了战争奇迹。
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蜀军失去汉中后,军队将军姜维以主力部队在剑阁阻挡魏军,双方形成僵局。罗宪当时正在永安。原来罗宪忠诚敢言,得罪了黄皓和阎宇。黄皓诽谤刘禅,将罗宪贬为永安统军,任命阎宇为巴东总督,成为罗宪的顶级老板。结果,面对魏军兵临成都的危险,刘禅急召阎宇率领巴东部队迅速回援。离开前,阎宇只给罗宪留了两千人马。没想到,阎宇此去,一去不复返。
魏将邓艾以万余精锐偷渡阴平,袭击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阵战死,后主刘禅胆战心惊,开城投降。蜀汉王朝灭亡。刘禅投降后,命令在剑阁的姜维蜀军主力部队也放下武器。姜维惊呆了,却无法回天。蜀军士兵用剑砸巨石,仰天哀叹。蜀汉灭亡后,姜维陷入了魏国的权力斗争,后来成都大乱,姜维死于乱军。皇帝投降,主将战死,全军缴械,举国易旗。在这种情况下,被困在孤城的罗宪没有理由坚持下去。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img]526561[/img]
在成都落后之后,永安也得到了消息,城市里的人民和守军们心里一片混乱,许多临江官员都试图逃跑。罗宪招募了所有人,说孙吴不守信用,打算趁机吞并巴东,然后回到曹魏。并对兵马进行整顿,做好准备。孙武先派布谷强攻白帝城。罗宪沿着长江防守,派参军杨宗向魏廷求助。吴军攻入巴东后,罗宪退入白帝城坚守,吴军多次强攻被挡住,随后派陆抗率3万人支援,这场攻防战持续了六个月。
因此,罗宪率领永安市军民抵抗吴军,成功击败盛曼。公元264年,邓艾、钟辉、姜伟死于成都,巴蜀数百座城市无人管理。吴国渴望把它纳入自己的领土,所以他派将军一步一步地带领军队西征。然而,这一次,罗宪再次击败了吴军。吴主孙休连续两次大怒,发誓要赢得永安。
司马昭得到罗宪的帮助后,认为成都刚刚经历了邓艾钟会事件,目前无法支持。派荆州刺史胡烈带领军队攻打吴军进入蜀据点西陵,陆抗在腹地的威胁下退役。从那时起,永安的围攻被解雇了。罗宪担任原职务,封为陵江将军,万年亭侯。
[img]526562[/img]
然而,永安守军即将到达极限。向魏国求助的人从未回复过。当时城里有一半以上的人感染了瘟疫,有人劝罗宪弃城。罗宪回答说:“我是全城军民的将军。人们信任我。现在是关键时刻。如果我抛弃他们,我就不配成为绅士的大丈夫。既然我不能坚持下去,我就死在这里。“罗宪的坚持赢得了时间。魏国派荆州刺史胡烈攻打吴国军事重镇西陵。陆抗被迫退役,因为他害怕肚背受敌。
永安围攻结束后,孙武陵部分地区投降曹魏,罗宪加封武陵太守。篡魏后,司马炎将罗宪改封为西鄂县侯,罗宪之子罗袭也被任命。罗宪在西晋时期推荐了许多蜀汉人。比如巴西陈寿、琅邪诸葛京等,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官员。最后,罗宪攻下了孙吴的巫城(今重庆市巫山县),并向司马昭献伐了吴之策。西元270年,罗宪卒上任,被追封为安南将军,头衔“烈”。
谁是三国时期为蜀汉而战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