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白居易的故事吗?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我们或多或少读过白居易的诗。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文学成就自然是后人讨论最多的一点,但你知道白居易是什么样的人吗?虽然白居易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过着非常潇洒的生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一直关心世界各地的人民。虽然他的诗歌创新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也向后人展示了他的坚持和理想。其实文人的心态很重要,即使心态好,也能重新站起来。
唐朝是诗歌的国家,唐诗是凝聚的国粹。诗人是中国朝代的偶像,白居易是偶像中最受尊敬的。李白沉迷于醉酒,狂野不羁,但他的仕途很慢,晚景很凄凉。即使他背负着“诗仙”的名声,他也无能为力,他的志向也很难学习。杜甫诗以言志,造诣超群。虽然他的兴趣很高,但他被称为“诗圣”,但他的文字很难复制。
李贺才高命短,命运坎坷,好用诡异,诗意阴郁,别称“诗鬼”,已经含着悲哀,不是对诗歌的决心,而是对文字的迷恋,所以没必要搞偏僻,炫耀神秘。孟郊、贾岛,凝神炼词,苦思力锤,严肃认真,把好诗以言志,诗以抒情,险成负累,“苦吟”若此,如“诗囚”。从这个角度来看,诗歌的创作不仅要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要赢得世界上最好的名声。白居易无疑拔得头筹,被后人誉为“诗魔”。
[img]524053[/img]
(一)诗与文人
白居易受欢迎,源于文人的几种心态。
一是文章做得好,官做得稳。
他6岁时学诗,16岁时以“野火烧不完,春风春吹再生”的名句,赢得了大诗人顾况的赞誉。
中进士,29岁,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32岁担任左捡遗。
44岁时,他被贬为分水岭。白居易当官的前15年真的很顺利。他一直在朝廷中心工作。业余时间,他还深入民间观察民情,写了大量的诗歌,如《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些讽刺诗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深刻痛苦,深刻地揭示了权贵们的残忍和贪婪。
尽管权贵们气得切齿变色,但却深受民间喜爱,传诵。
二是勇敢执言,敢作敢为。
作为一名官员,普通文人会逐渐在财富和幸福中精神缺钙,人们会变得世故不堪。他们大多成为“只磕头少说话”的主人,保护自己,避免灾难。
然而,白居易在法庭上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有时他无法压制自己的血液。宰相吴元衡被当地军阀刺杀后,白居易作为宫官,知道自己不能谈论政府,但他还是率先要求逮捕罪魁祸首。结果,他被憎恨他的小人物的怀抱击中,被贬为江州。
从此,他的心尘落地,扑下身子为人民做好事。
在杭州任职时,他主持疏浚李泌凿的六井,解决人民饮用水问题;在西湖筑堤,蓄水灌田,让人民免受旱灾。定居洛阳后,他投资挖掘龙门八节石滩,造福船民。
第三,虽然被贬斥,但坚定不移。
白居易不是一个愿意沉沦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如何缓解自己的悲伤。因此,在他被贬回朝廷后,他看到朝鲜的大臣们争夺权力和利润;穆宗忽视政治,不听建议,再次要求外出。
此后,他致力于倡导诗歌改革,提出了“文章时而合,诗歌时而合”的思想,与元祯一起创造了“新乐府体”的诗风。
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仅在唐代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日本和朝鲜也很有名。他的诗经常被引用到日本古典小说中,极大地促进了诗歌与民生相结合的道路。
白居易的官风、文风、作风逐渐成为文人经世致用的典范,堪称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img]524054[/img]
(二)诗、酒和女人
然而,文人骨子里不安的骚动一定会影响葡萄酒和女性。古代名人浪漫的标准是,只有诗歌、葡萄酒和女性才能玩,才能进入偶像级的行列。
白居易在这两个方面也有很多故事。
先说和酒的醇厚关系:白居易嗜酒成性,因酒得诗,故事迭出。
白家几代人都是官员,家境丰富,有钱买田、做房、酿酒、娱乐。在他67岁时写的《醉吟先生传》中,他用醉吟先生的自喻说,每逢美丽的风景或雪夜,他都会邀请客人来,捧酒坛,开诗盒,抱丝竹,旁边有妓女侍奉,唱歌跳舞。所有被邀请喝酒的人都是社会名人,如裴度、刘禹锡等。
有时候去野外玩,也是在车里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上挂着两个酒壶,抱琴引饮,兴尽而返。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不能算少。
能在美酒丝竹、名人美文中逍遥生活,古今中有多少人?@ 张文潜在的《甘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喝酒,但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喝美酒。和他一起喝酒的都是打柴抓鱼耕田的农村人,很难真正知心尽性。
这样,与白居易的酒趣相比,陶渊明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让我们来看看带给白居易名声的女人。
有人说文字是一把看不见血的刀。白乐天诗杀名妓关盼盼的公案,却成了文人无法预料的又一个故事。
关盼盼是徐州守帅张的小妾。这个女人多才多艺,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在张死后的十几年里,关盼盼一个人呆在燕子楼里,拒绝了许多垂涎她美丽的男人。这种忠诚的道德赢得了当时人们的赞誉。
但白先生写诗说:“黄金不惜买娥眉,摘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尽力,一旦身去不跟。”
这意味着,如果关盼盼你真的很深情,为什么不去九泉陪张银呢?如果你不能忍受未来的孤独,它不会破坏你十年的声誉吗?出乎意料的是,关盼盼看到这首诗后死于绝食。
她高贵的死让白居易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img]524055[/img]
(三)诗与生命
从此,白居易终于在心理上完全成熟了。
他告别了早期功利主义的声色场,告别了中期独善其身的寡居,最终让他的心沉默在佛陀的敦化仁慈中。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为他铸就了一座艺术丰碑,而他的思想锻炼,却让人从中获得了精神营养。
引用一篇文章的观点,“自古文章就是小道,到白居易这里,一种新的态度就成熟了。对他来说,诗就是道,就是信心,就是归宿,没必要修齐治平。士人的使命一直是治国安民。如果他们不遵循这条正确的道路,他们就会被称为偏离。虽然他们很优雅,但毕竟不是常规。唐宋以后,文人和政治可离可即,清则卓缨,浊则卓足,是一种从容,多了一条路。对于那些诗不如白居易的人来说,指望诗文名身是没有谱的,但信徒不必都是圣徒,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了。”
这有点骄傲,但以白居易的成就为理由。有人说他的诗歌习俗,事实上,文学的作用是流行和流行,以培养所有的生物,适应后代。我认为白居易这个偶像值得一提。
为什么白居易能在唐代诗人中脱颖而出,赢得世界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