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完全不同。春秋时期,周天子很难约束诸侯,各大强国互相争霸攻击,但大多打着“尊重周天子”的名义。而春秋争霸中心在中原,现在是河南中北部。晋国在实力、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地缘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春秋两季都是以晋国为主导的霸权政治。晋国控制郑国,向西压制秦国,向南抗击楚国,维护周天子的表面荣誉。
然而,在战国时期,情况变得不同。首先,权力进一步下放。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天子掌握实权,而战国时期,权臣控制各大诸侯。其次,春秋时期土地合并严重,井田制度基本放弃,税收按土地实际面积征收。然而,在战国时期,土地和军队基本上掌握在权臣手中,@ 齐国内乱,晋国分裂,导致原周朝秩序彻底崩溃。所谓礼仪基本没有实际意义。
[img]523293[/img]
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崩溃,标志着最终礼崩乐坏的事件有两起
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倡导王道和周朝秩序。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人遵守,完全无法实施,法家倡导的“霸道”逐渐成为主流。法家、兵家、纵横家登场,成为各诸侯国的权臣。周天子形同虚设,周朝礼仪制度的面纱被彻底撕破。从春秋到战国的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春秋时期,诸侯国随着对外扩张,新获得的土地被分封给功臣。这些英雄有更多的土地,会有越来越多的土兵依附在土地上。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收入不稳定的人在灾难年份破产。借此机会,富有的权臣将合并土地。虽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但秘密合并无法控制,原土地和税收政策将无效。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是核心财产,土地问题是影响王朝变迁的重要因素。春秋时期以后,各国开始改变税法,直接根据实际土地征税,变相承认士地私有。战国时期,土地并购更加严重,公卿医生变得更加富有,权力超越诸侯,但导致分封制度彻底瓦解,周朝礼崩乐坏。诸侯互相争斗攻击的直接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个是齐国的内乱,一个是晋国的分裂。
[img]523294[/img]
二、齐国内乱导致周朝陷入更严重的混乱斗争
作为周朝分封的大国,齐国的始祖是姜尚,他协助周武王讨伐商周,齐国与周朝有婚姻关系,齐国被分封到今天的山东。齐国靠近大海,盐铁丰富,物资丰富。另一方面,它远离中原,为周朝守卫东方。它与周天子有着和谐的关系。应该说,它是周朝秩序的坚定维护者。齐桓公和管仲首先提出了“尊王繁荣”的口号,但齐国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自从齐桓公以来,他再也不能命令诸侯了。这是因为齐国本身位于东方,相对于中原国家来说相对偏远。它必须进入中原,与鲁国、宋国、卫国和郑国隔开。最后,统治中原还将面临晋楚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齐国的地理因素对中原诸侯国没有直接影响。
同时,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混乱,国力下降,但齐国毕竟是最重要的分封强国之一,其政治动荡对周朝的礼乐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齐桓公时期,陈国内乱,陈国公子陈完逃到齐国。齐桓公欣赏陈完的才华,给了他一个管理工匠的官职,陈完的后人也改姓田。齐国安顿下来后,田氏非常感谢齐桓公的收留,于是乐善好施,结交群臣,在齐国迅速扎根。几代之后,田氏的实力逐渐壮大,到了齐景公的时候,君臣奢靡,人民生活艰辛,每逢荒年,更是难以生存。田完的后代田乞看到了这一幕,为了收买人心,用大斗借出粮食,小斗收回粮食,很快赢得了齐国人民的一致好评。田氏很快成为齐国最强大的公族,威胁到齐国的宗室,这让齐景公感到非常不安。然而,齐国的几位大公卿控制着政府,他无法消灭田氏。
[img]523295[/img]
齐景公去世后,田氏凭借手腕和智谋在与几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逐渐完全控制了朝政。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田取代姜姓,成为公元前386年齐国的国君,从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政治变化对周朝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天子无奈地承认了田的政治合法性。此后,也就是变相承认,各国公卿只要有实力就能取代诸侯,整个战国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混乱斗争。但导致周朝礼乐秩序彻底崩溃的事件,是晋国的分裂。
晋国的分裂被认为是战国时代的开始
晋国因“曲沃代翼”而从晋武公成为国君。晋献公生前摧毁了大量的公族,只剩下曲沃。死后,晋国陷入混乱,晋献公的后代也参与其中,剩下的很少。晋文公重耳的复位依赖于狐氏、赵氏等异性公卿和秦国的支持。晋国依靠强大的武力和地缘政治关系来控制中原地区,维持周朝秩序的表面稳定,并在春秋时期主宰了100多年。然而,随着时间的积累,晋国的权力结构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img]523296[/img]
如果晋国国君很有能力,各大异姓公卿医生的权力就会暂时被压制,但一旦晋国国君昏昏欲睡,这些家族的权力就会迅速扩大。从长远来看,公卿的实力逐渐增强,国君的实力越来越弱,但各大公卿家族也互相征服。春秋晚期,只剩下韩、赵、魏、智、中行、范六大家族。在随后的战斗中,韩、赵、魏、智联手摧毁了中行和范家。然而,在晋阳之战中,智氏作为最强大的家族,联合韩魏攻打赵国。因为智氏首领不受欢迎,他被韩、赵、魏摧毁。最后,韩、赵、魏成为晋国的核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无奈承认韩、赵、魏是诸侯。因此,晋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名存实亡。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把今年作为战国时期的开始。公元前375年,韩、赵、魏分割了晋国君最后一小块领土,晋国最终被三家摧毁。
[img]523297[/img]
结束语
齐国和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两大强国。他们先后主宰了中原,为维护周皇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幸的是,他们被清朝篡夺了位置。最致命的是,在“三家分晋”之后,原本最强大的晋国被瓜分,这给了楚国北上的机会,秦国东进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诸侯国能够出来控制中原,保持中原的稳定和平,使整个中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混乱。整个周朝都陷入了一场完全混战的局面,没有人能主宰这种局面。
[img]523298[/img]
魏国也可以在战国初期压制秦国,避免秦国东进。然而,商鞅变法后,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因此,韩国、赵国和魏国完全成为秦国的劣势,并逐渐被侵蚀。秦国在与韩国、赵国和魏国的战争中逐渐强大起来,最终无法遏制,成为西部最强大的国家。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 春秋是如何过渡到战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