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是东晋至南宋初期的著名诗人。我们一定在课本上学过陶渊明的诗。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不喜欢当官。他最后一次当官是彭泽当县长,但他在工作了80多天后就离开了。古人普遍把出仕当成出人头地的一大途径。陶渊明为什么不屑当官?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一生中最高的成就体现在田园诗上,而这些诗则寄托着陶渊明想要表达的情感。
[img]521125[/img]
据史料记载,陶渊明出仕五次:第一次为州祭酒,第二次入桓玄军幕,第三次入伍镇军,第四次入伍建威,第五次任彭泽县长。可以说,陶渊明早年有着深远的政治抱负,尤其是398年,他投身于桓玄幕府。当时他以为晋朝会输。
出乎意料的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不久,刘裕举起北府兵起义,桓玄逃离江陵重组军队,被西讨义军击败。桓玄试图进入蜀国,但36岁时被益州督察冯迁杀害。
彭泽县长是他最后一次当官。公元402年,桓玄派兵南下攻占首都,并设立了许多官职,包括首相。当时,陶渊明错过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在家里死了。
[img]521126[/img]
然而,他一直向往桓玄在京师的官职。他甚至认为,如果他当时在京师,肯定会得到官职。三年后,陶渊明担任建威将军。东晋末年将领、镇北将军刘牢之子的入伍与桓玄关系密切。后来,刘敬宣为陶渊明搭起了桥梁。
由于与刘裕关系密切,陶渊明可以担任大官。然而,在他成为一名80多天的官员后,他完全退休了。从那以后,刘裕健和刘宋多次邀请他出山工作,但他被拒绝了。此时,曾效力于桓玄的事件是陶渊明的定时炸弹。
无论是晋朝的皇帝,还是刘宋的皇室,他们都可以用这件事来威胁他,这相当于一个大臣为第二个主人服务。陶渊明当然知道这很危险,@ 干脆不再当官,也不再站队,以保护自己的生命。这在政治领域是明智的。
事实上,陶渊明作为刘敬宣的参军,已经拉近了他与刘豫的关系,然后远离政治漩涡,从而挽救了他的生命。陶渊明以前是桓玄政治势力的一员,为了剥离他的身份,@ 他需要妥善处理自己与刘豫和皇室的关系。如果不是,如果他说错了什么,他很可能会落地。
[img]521127[/img]
@ 回到田野后,陶渊明写了一些田园诗。
然而,我不得不说,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令人骄傲,但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事实上,他可以避免毒药,但也要感谢家族叔叔陶奎的祝福。没有亲戚的阴影,也就是说,所谓的朝鲜没有人,没有人给他洗白,也不能回家过一种安静的生活。
为什么陶渊明更向往田园生活而不屑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