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陕西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其实道理很简单

在明末起义的众多领导人中,府谷山贼王嘉胤是早期唯一一个最具影响力、最美丽的领导人。就连带头大哥王二、闯王一世的高迎祥也主动加入了他。

后来在农民军36营,紫金梁王自用,混天王张应金,不沾泥张存孟,八王张献忠等。起初,他们也是王嘉胤团队的大大小小的领导者。王嘉胤死后,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旗帜。

[img]519417[/img]

王嘉胤铜像

1629年左右是王嘉胤最美丽的时期。首先,崇祯于今年2月裁掉了驿站,导致大量“强人”失去了养家糊口的生意。因此,这个下岗群体要么直接加入农民军吃饭,要么先加入正规军,然后混入饥饿士兵,然后反水投入农民军。李自成被解雇后,他走了最后一条路。

随后,皇太极于今年10月进来,进入北京的秦王成为全国各地军队的最高政治任务。然而,执行这一光荣任务的苦兵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后勤待遇。饿着肚子被催路的滋味真的很不舒服。士兵们在救援北京的路上一个接一个地跑回去投奔农民军。

其中最大的是延绥镇军和甘肃镇军。他们在进入北京秦王的路上饿死了,所以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成建制地叛逃。当我们逃回家乡遇到农民军时,我们坐在一起举行抱怨会议,将来一起工作。当时,随着如此巨大的好处,起义造反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风口,猪可以在风口上飞翔,而王佳音是风口上飞翔的最高猪。

在正式投入起义之前,王嘉胤是“逃兵+山贼+通缉犯”,是一个江湖经验丰富、故事丰富的人。他很快成为当时农民军阵营的明星领袖。当其他农民军只敢攻击县政府和县监狱时,王嘉胤已经转战陕甘晋、延安、庆阳等州政府。

[img]519418[/img]

明代延安、庆阳地图

更让别人无法比拟的是,王嘉胤早早开始称王设官,以白玉柱为右丞相,以王自用为左丞相。他有100多名将军(包括高迎祥、张献忠等)。)和3万多名士卒,就像明朝起义界第一人的风格,有点越来越强大。

当新任三边总督杨鹤在陕西任职时,王嘉胤已经将自己的流动王国搬到了山西,所以他错过了从政府赚钱的好时机。虽然杨鹤的混乱策略是压制和实施抚养,但重点是抚养。更具体的是,它主要是银票。他的信心是崇祯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的10.2万银子。

刚到的时候,留在陕西地上的农民军领导和杨总督还是很生分的。我不知道这位老人带着钱和食物来慰问他。他发生了一些冲突,打了几场仗。

渐渐地,当大伙儿感受到杨总督的真诚,主要是感受到他口袋里的真诚后,便纷纷投靠过去,过着有饭吃,有钱花的好日子,双方也就停了下来。

银的魅力是无限的。杨鹤在口袋里挥舞着银票,几乎抚慰了陕西著名的农民军,如掠地虎、小红狼、一丈青、混江龙、点灯、满天星、上天龙、王老虎、独行狼等。这些不需要真名混江湖的领导都在杨总督的锅里蹭饭。

杨鹤还招抚了真名领袖,如王左挂和神一魁。他们都是农民军阵营中著名的一线名人。他们代表了杨鹤招抚工作的最高成就。尤其是招抚神一魁的时候,他一下子收到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领袖,但是饭碗问题很快就紧张起来了。杨总督趁着向朝廷请功,赶紧要钱要粮。

朝廷辛辛苦苦凑了两个月,最后户部挤出10万两银子,向藩王宗亲拉赞助拉5.2万,加上2万石粮,于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派巡到杨鹤手中。

吴御史丢下钱粮后,也留下了一句话:朝廷已尽力了,以后自己解决吧。

根据杨鹤最初的想法,朝廷首先投资,他拿钱买停车场,帮助误入歧途的农民恢复农业生涯,然后朝廷可以征税。这不仅解决了民事变革的问题,而且恢复了西北朝廷的税收业务,可以说是两全其美,杀死了许多鸟。

[img]519419[/img]

然而,这就像一个“机智”的赵括规划案,很容易忽视对问题真正症结的探索。崇祯个人出资10.2万元,承担了杨鹤的种子轮融资需求。然而,朝廷里有一个明智的人。在按照皇家历史发送天使轮融资资金后,他暗示他不应该指望有A轮和B轮融资。

就连杨鹤的一些下属也不同意他的招待。陕西省督粮参政洪承类是典型的异见者。洪承类是一个坚决的主要镇压者。他的腰带里没有钱包,而是挂着一把大刀,到处与农民军作战,甚至投降。

杨鹤其实很清楚洪承类这样做的想法。他的一套完全是花钱买安全的。所谓招抚,就是撒银票,但他没有无穷无尽的银票。他不可能总是敲崇祯自己的生活费。户部无法为他安排专项财政支出,只留下打地方财政的想法,但更不靠谱!

明朝九边的粮食工资主要是军队屯田自耕自种。如果自给自足,如道歉等,由京运年度银(即户部拨付)、民运税粮(即地方财政分摊)和商人开中盐粮(盐政收入)补充。

但明末,军屯制度基本荒废,田地流入官宦绅士手中。士兵们没有田地可耕,没有地方可种。军队失去了稳定的粮食和工资来源,地方政府的民运税被迫承担了这一负担。

就西北民变最严重的陕西而言,陕西三边四镇的工资不仅需要全力供应国内各福州县的民运税粮,还需要河南民运税粮的额外支持。

此外,考虑到朱明宗室强大的繁殖能力,陕西还需要承担对国内宗藩的供奉,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

陕西的藩王包括秦王、韩王、肃王、庆王、瑞王,尤其是秦王、韩王等。早在洪武年间就在陕西定居,在过去的200年里繁衍壮大。许多后代被授予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及无数的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仪宾等。

[img]519420[/img]

明代陕西秦王府遗址

这些数量如此之多的贵族是需要美味、饮料和服务的主人。不幸的是,即使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明末也会因为缺乏地方财政而饿。

@ 在朱重八的子孙又饿了的时代,饿死一些饥民,拖欠一些粮食工资是很正常的。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明朝来说,税源相对单一,很容易想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粮食产量减少了,甚至很多地方都有绝收。

从天启末年到崇祯九年(1636年)的十几年间,陕西部分地区乃至全省的旱灾都没有被切断,其中很多年还上演了“旱灾+蝗灾”的双料灾荒,这是地主家可以饿死的时候,普通人基本上已经惨到无法形容。


为什么陕西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其实道理很简单为什么陕西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其实道理很简单

,,,,,,

  • 解密:明末皇帝崇祯凌迟处决袁崇焕有什么隐情?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割肉。可悲的是,沿途的人非常讨厌辽东的鞑靼人,更讨厌汉奸。因此,富裕的家...

  • 陈名夏死因之谜:是党争还是满汉矛盾的受害者?
  • 历史学家对陈明夏的死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一般没有“党的灾难”或“满汉矛盾的受害者”。事实上,陈明夏的死有很多矛盾,但其...

  • 解密:为什么平西王吴三桂让儿媳建宁公主守寡30年?
  • 2013年4月13日,康熙命令处决吴应熊及其儿子吴世林。吴三桂的叛乱使他的儿子和孙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并将他的儿媳推向了生命...

  • 崇祯临终疾呼大臣亡国:他真的不必为亡国负责吗?
  •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临死前,写下了一段著名的遗言:我凉德轻蔑,上干天咎,但都是诸臣误我。 显然,亡国之君把亡国之责算在了大...

  • 明末女诗人纪映淮 不忘亡国之恨拒绝清政府救济
  • 明末清初的南京女诗人纪映淮,守闺期间即以诗名饮誉江东。后因朝代更迭,落入生活底层,作品也大多散佚。清初著名文人王士禛...

  • 孙传庭:被手下败将李自成打败马革裹尸收场
  • 孙传庭是明朝末年镇压农民起义的将领,他带领的秦军不仅击败过高迎祥和李自成,还为保卫明朝社稷的安稳做出巨大的贡献。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