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重文轻武的故事吗?
事实上,虽然宋朝和明朝都有重文轻武的现象,但它们的本质是不同的。
宋代重文轻武的源头要从赵家的王位入手。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将军,官到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赵家兄弟笼络了大批军中将领。当时契丹和北汉南下攻周时,宰相的范围没有区分真伪,于是派赵匡胤率军御敌。
而赵匡胤在陈桥这个地方来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欺负柴荣死后只留下孤儿寡母,这才建立了宋朝。
[img]518492[/img]
可以说,由于军中老兄弟的支持,赵匡胤可以成为皇帝。但越是这样,他就越害怕这些人会有一件黄袍来加身,把自己整理好。因此,他喝了一杯酒来释放他的军事力量,把他的军事力量带到中央政府,然后不断提高他作为文人的地位来压制武术家。
然而,在赵匡胤时期,宋军仍然非常凶猛。他经常以少胜多。西夏打辽国是值得的。即使他重文轻武,对国家的影响也不大。
然而,赵光义时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高粱河的失败彻底粉碎了赵光义在军队中建立权威的愿望。既然不能建立权威,就只能压制。
可以说,宋朝以后文制武的问题始于这个时候。
与宋代不同,朱元璋从未想过重文轻武。以朱元璋的控制欲,他根本不相信任何人。不管你是谁,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听话。
至于朱棣时期,由于朱允炆以文人治天下,朱棣只能依靠那些帮助他打天下的将领,那些奖励他的国公将领与大明的利益紧密相连。
[img]518493[/img]
朱棣为了安抚文人,也适当提高了文人的地位,但直到这时,明朝才出现重文轻武的现象。
武人地位的真正变化是土木堡的变化。
公元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次战败,皇帝被俘,京师20万精锐全部战损土木堡,整个勋贵阶层几乎被一网打尽,直接导致武官勋贵阶层实力大损,从此一塌糊涂。土木堡的变化也得益于于谦于少保的力挽狂澜,这导致了文官集团的主导地位。
最后一点是老板不一样。
虽然明朝最终死于外族,但整个老朱家从来没有胆怯过,朱元璋朱迪也没说过,朱厚照和朱祁镇也总想着御驾亲征。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亡,气节依旧。最后崇祯皇帝,我们不提他的功过,但他最终能上吊自杀,至少比老赵家的人强。
[img]518494[/img]
老赵家被抓的两位皇帝就不说了,赵构明明有机会反击辽国,却一心求和,只可惜那些战死的英魂。
明宋都是重文轻武,为什么对他们的评价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