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国实际掌权人司马昭认为刘禅无能,蜀汉政治混乱,江维北伐屡遭失败。蜀汉“国家小,人民疲惫,资力单竭”,国力不如以前。因此,他决定发动灭蜀之战,以提高声誉,为篡夺魏国做准备。
在这场战争中,司马昭派出了16万军队,分为三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征西将军邓艾的3万多人,负责进攻甘松和叠中,以遏制这一带屯田的姜伟;第二条道路是雍州刺史诸葛绪的3万多人。他们从武街和桥上出来,切断了姜伟与汉中的联系;第三条道路是伐蜀的主力军。有10多万人。镇西将军钟会率领他们经过斜谷和罗谷,直接进入汉中。
[img]515654[/img]
因为刘禅没有听从姜维的建议,所以他增加了汉中的守卫力量。因此,战争初期,魏军进展顺利,不断占领阳平关和南郑,夺取了汉中的大部分。汉中蜀军只能坚持汉城、乐城、黄金围等少数据点。
然而,姜伟仍然找到了摆脱邓艾的机会,欺骗了诸葛绪,成功地带领军队撤离了剑阁,并与刘禅派来的右骑将军廖华、左骑将军张毅、辅助国家将军董厥等部门合作,坚守剑阁。
剑阁地势危险,易防难攻。尽管钟会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却屡屡攻不克,战争一时陷入僵局。
看到这种情况,邓艾决定走阴平小路,从江油直接去涪城,绕江维背后,迫使江维回援,或者直接去成都逼刘禅。为此,邓艾从军队中挑选出来,从阴平出发,一路克服困难,穿越700多英里的小路,成功到达江油,占领了它。
[img]515655[/img]
接到报告的刘禅惊呆了,命令诸葛亮的儿子,当时的卫将诸葛瞻率领军队迎接邓艾。诸葛瞻率领军队赶到涪城。尚书郎黄崇劝他继续进军,守住危险,避免邓艾进入平原。但诸葛瞻并没有听话,而是留在了涪城。
结果,邓艾的军队被杀,诸葛亮退役绵竹。邓艾追赶,两军展开了决战。魏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利,被蜀军击退。邓艾鼓励士兵们“生存,在这里”,并处死后退的将军。因此,魏军奋力死战,蜀军大败,诸葛瞻等人死于战场。然后邓艾兵进入成都,刘禅投降。
诸葛瞻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实力不如邓艾。
诸葛瞻被打败了。很多人认为他没有听黄崇的劝说,抢占了山口,导致了大败。这是因为他的能力有问题。然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瞻很难在魏军之前堵住山口。
刘禅在得知魏军征服江油后,命令诸葛瞻出兵迎敌。江油距离平原只有100多英里。诸葛瞻调动部队到涪城时,魏军很可能已经出山口或即将到达。这时,蜀军继续前进,很有可能在途中与魏军相遇。
蜀军精锐由姜维统帅在剑阁一线。诸葛瞻是成都等地的守军,战斗力差。如果你在野外匆匆遇到魏军精锐,很可能一战就会崩溃。
[img]515656[/img]
诸葛瞻在涪城等待魏军的决定,不能完全否认他最终的失败。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力量。
按照《晋书 ·据段灼传记载,邓艾偷渡阴平约近2万人。
蜀地阻险,山高谷深,艾步乘不到2万。
此外,钟会得知邓艾从阴平小路抄袭姜维后路后,派将军田章等人从剑阁以西小路增援邓艾。田章等部门一路打破蜀军三校,抵达江油,与邓艾见面。
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不到百里,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张先登。然后长驱而前。
虽然没有记录田章一路上魏军有多少兵力,但他可以一路打破蜀军数千人,被邓艾任命为先锋。他的兵力和战斗力都应该很好。这样,魏军的总兵力约为2万人。
蜀汉的上下军队总数只有10万左右。邓艾偷渡阴平时,这些蜀军有4万或5万人驻扎在江伟指挥官的剑阁,抵御钟会;汉中各据点至少有1万蜀军;至少有数千蜀军驻扎在巴西等地,以防止钟会走米仓道进入四川。
除了留守南中永安的蜀军和各地州县的地方部队外,诸葛瞻只能调动一两万人,兵力不如邓艾部多。此外,这部分蜀军战斗力差,诸葛瞻能力比邓艾差,最终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诸葛瞻为何战败邓艾?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