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比三苏高。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文学才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他们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三曹是建安文学的先驱,后代影响深远,无法与三苏相比。
01、曹操:创造了新的文学氛围。
在曹操之前,流行的文学载体是赋,比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宋玉的《神女赋》和其他华丽、典故堆积、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曹操的出现可以说把中国文学从越来越迷人和颓废的方向拉了回来,使建安文学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放和广泛的文学风格。
在文学史上,曹操和苏轼都是“古今豪放诗人第一人”的竞争对手。我个人认为曹操显然比苏轼早出生。
[img]513609[/img]
在苏轼之前,已经有了大胆的诗人,比如李白,所以苏轼更像是大胆的大师。曹操是先驱。在他的影响下,“建安风格”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风景。
就文采而言,曹操的《短歌行》和《观沧海》一点也不逊色于苏轼的《念奴娇》 《江城子》《赤壁怀古》 密州出猎。
02、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作品
许多人看不起曹丕,因为曹植可以七步写诗和《洛神赋》,认为他不如他的弟弟曹植。然而,从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来看,曹丕实际上比曹植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从文学上也可以看出曹丕和曹植的区别,一个着眼大局,一个幸福的自我。
曹丕或王子写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祖先,创造了文学批评的氛围。因此,曹丕“无中生有”创造了这种风格。
此外,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燕歌行二首·其一
曹丕 〔魏晋〕
秋风萧瑟,天气凉爽,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回到故乡,君何淹没送他方?
贱妾一个人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知不觉泪下沾衣服。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二首·其二
曹丕 〔魏晋〕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漫长。
郁陶思君不敢言,寄声浮云往往不还。
流泪零雨面毁容颜,谁能忧愁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睡不着,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望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可怜,留连顾怀无法挽回。
曹丕是叶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导者,在建安文学的精神结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格”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皇帝很少有好的文学才华。曹操在登上王位之前就挂断了电话。因此,曹丕绝对是中国皇帝中最好的文学才华。他不仅懂政治,而且懂文学。他是文武双全的天才。遗憾的是,四角恋(曹丕、曹植、甄宓、郭女皇)给现代人留下了“爱情失败者”的印象。
[img]513610[/img]
在三苏,谁能拿出来和曹丕PK?个人觉得三苏没有一个能和曹丕PK文学结构和文学批评。
苏迅的代表作是《几策》、《权书》、《衡论》等文章,系统地提出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创新主张。苏轼的文学成就最大,但仅限于在现有文学领域实现个人创作。苏哲也是一首诗。
03、曹植:七步成诗,才高八斗
曹植也专注于个人创作。与他的父亲曹操和弟弟曹丕相比,除了个人创作和开拓者在文学上的贡献外,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弘扬建安文学。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南朝谢灵运评价他:“天下只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洛神赋》、《七哀诗》、曹植自古以来就比他哥曹丕更出名。(我看TVB电视剧《洛神》记得他,哈哈)
曹植的主要成就是:
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
从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这很厉害)已经完成。
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来看,苏轼是三苏中唯一能和他PK的人,苏迅、苏辙是不合格的。
04、文学成就方面,三曹胜三苏;文采方面,只有苏轼能打三苏。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曹作为建安文学的先驱和奠基人,有着优秀的诗歌作品。更重要的是,七言古诗和五言古诗是曹操父子在中国文学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三苏比不上开拓奠基。
而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每一个文采都足以单独拿出PK,但在三苏中,只有苏轼能单独和三曹父子PK,苏迅、苏辙对曹操、曹丕、曹植都输了。
坦白说,在三曹中,曹操和曹植的文采真的比不上苏轼,除了曹丕的文采稍有不足。
文采就像美味的食物。我们可以分辨美味与否。但是超级好吃,超级好吃,连美食家都分不清。其实很难用文采来比较自上而下的水平。
曹操三父子和苏轼三父子的文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