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欧阳修要弹劾狄青?狄青最终抑郁而死与欧阳修有关吗?

你喜欢欧阳修的故事吗?

可怜的人一定有可恨之处,这也适用于封建王朝,如北宋和南宋。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将军,通过陈桥兵成为皇帝。他担心将军们会效仿他的做法,所以他玩了一个动作来释放他的军事力量。从那时起,宋朝一直坚持重文轻武的原则,将军难以重用。在法庭上,文臣们的地位更加突出。

尽管如此,宋朝还是有两位著名的将军,北宋的狄青和南宋的岳飞。岳飞不用多说,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带领岳家军在战场上战斗,扔头洒血,打金兵。奸臣秦桧多次诽谤,宋高宗一心求和。在前线作战的岳飞被要求退役,然后以不必要的罪名被处决。

[img]512038[/img]

岳飞被冤枉杀害,无异于宋高宗自毁长城。几千年来,秦桧的雕像一直跪在岳飞的坟墓前,这是全世界对岳飞的钦佩和对秦桧的唾弃。狄青比岳飞早了近一个世纪。他是北宋最著名的将军。当时,皇帝是宋仁宗,以仁德著称。然而,狄青最终以抑郁告终,这仍然与欧阳修有关。

欧阳修不仅是一代著名的大臣,也是一位文学大师。与苏轼、王安石不同,他的作品《醉翁亭》入选教材。此外,欧阳修主张,除了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外,虽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有意见,但从事实出发,与司马光的态度不同。但是,欧阳修为什么要弹劾战功出众的狄青呢?真相让人落泪。

狄青出身贫寒,擅长骑马射箭。后来,由于他哥哥的犯罪,他为他哥哥保卫了边境。黄金迟早会发光的。狄青被派到边境抵御西夏进攻。他每次都冲到前面。他无所畏惧。他戴着面具,因为脸上有刺青。他被称为“面涅将军”。后来,狄青越来越出名。范仲淹称赞道:“这是一个好将军。”

[img]512039[/img]

为了让狄青更进一步,将来成为宋朝的帅才,范仲淹告诉他:“如果将军不知道古今历史,只有匹夫的勇气。”从此,狄青一有时间读兵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几乎战无不胜。宋仁宗喜不胜收,提拔他为枢密副使,不久就晋升为枢密使。

枢密使是将军的最高职位,其权力与宰相相媲美,甚至大于宰相。北宋成立后,由于皇帝对将军不放心,为了防止黄袍重演,将军担任文官,将军最多担任副使。狄青打破了这种做法。自从狄青成为枢密使以来,大多数文官都很不高兴,并以各种借口指责狄青。

弹劾狄青的奏折越来越多,原因也很奇怪,但目的是一样的。建议皇帝解除狄青的秘密使命,最好把他调离首都。宋仁宗不愧为永恒的仁君。面对流言蜚语,他没有被感动。他仍然非常信任狄青,也没有同意当官的要求。为什么狄青被解雇了?

[img]512040[/img]

加持两年后,大臣们再次组成一个小组攻击狄青。欧阳修在弹劾奏折中写道:“武臣掌国的秘密是国家的利益!如果你想停止青年工作,就让一个州去吧。”欧阳修的话动摇了宋仁宗的思想,给狄青同中书门下了平章事的官衔,解雇了他的枢密使,并把他调到陈州。

后人对欧阳修弹劾狄青感到非常困惑,认为他很嫉妒。在我看来,欧阳修绝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这样做是为了拯救狄青。奏折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这不仅是为了拯救它,也是为了消除国家的可爱。”即使欧阳修不弹劾狄青,其他大臣也会弹劾狄青,甚至诬陷狄青有谋反之心。

[img]512041[/img]

由此可见,欧阳修实际上是在帮助狄青。在重文轻武的宋代,狄青已经做了四年的秘密使者,这并不容易。成功和撤退是最好的选择,否则后果将难以想象。也许狄青不愿意抱怨欧阳修的做法。他第二年就去世了,并被收回了中书令。你觉得欧阳修弹劾狄青怎么样?


为什么欧阳修要弹劾狄青?狄青最终抑郁而死与欧阳修有关吗?为什么欧阳修要弹劾狄青?狄青最终抑郁而死与欧阳修有关吗?

,,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多近视 欧阳修与纪晓岚也在其列
  • 据《中华遗产》记载:曾经有好事者根据史料,列出了一串古代近视文化名人:有战国时期法学家韩非子,有唐代大诗人韩愈和白居...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