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敌,为什么王安石后来为苏轼求情?

你喜欢王安石和苏轼的故事吗?今天给大家详细解读~

王安石和苏轼一直是政治上的政敌。王安石坚持自己的变法,而苏轼则站在反对变法的一边。他们显然是政敌。然而,当乌台诗案爆发时,苏轼的结局非常悲惨。为什么王安石作为政敌出面为苏轼求情?政敌不希望对方早点被踩吗?王安石为什么这么做?

[img]512047[/img]

王安石和苏东坡是一对“政敌”。出于政治需要,王安石贬低了苏东坡,并以道德责任救助了苏东坡。苏东坡从生命的底部黄州站起来,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参观了已经“裸退”的首相王安石。伟人相遇,优雅自然,友谊超级,性格浪漫,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节点。

宋神宗登基,四十八岁的王安石才等待机会

经过基层的充分经验和积累,王安石36岁从当地回到朝廷,担任国家财政和水运的三个分支法官。王安石正式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改革计划——《上仁宗皇帝的言事书》,也被称为“万言书”。王安石从范仲淹的“官方改革”中吸取了教训,以“经济改革”为切入点。

此时,北宋立国近百年,国势陷入“积贫积弱”的困境。范仲淹实施“庆历新政”时,宋仁宗已经看到了改革的迫切性。然而,当王安石提出政治改革计划时,与“庆历新政”失败已有17年。宋仁宗年纪大了,心灰意冷。当时追随范仲淹的韩琦和富碧,虽然都是宰相,但已经失去了改革的精神:他们的中央领导对王安石的政治改革计划采取了“留中不发”的冷处理。

王安石只能等待机会。直到20岁的宋神宗登基,48岁的王安石才等待机会。宋神宗还在英迪的时候,就已经是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粉丝了。宋神宗继位后,立即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几个月后,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和侍讲,并邀请王安石到汴京讨论国家。最后,他以“师臣”的礼貌入阁拜相,推出了“王安石变法”。

[img]512048[/img]

苏东坡是政治上永恒的反对派,“满肚子不合时宜”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中国的发展将提前进入快车道。他的经济思想“盖因天下之力,为天下之财”和“为天下之财”接近现代经济学原理。然而,历史的悲剧在于,当时几乎所有的上层士大夫都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变法派领袖王安石和反对派领袖司马光都是意志坚定、不妥协的政治家。我们只能从《司马回答建议》中看到王安石和司马光是如何针锋相对的。

林语堂先生说得很好:苏东坡是一个永恒的政治反对派。用苏东坡“红颜知己”王朝云的话来说,他“满肚子不合时宜”。钱穆先生指出,苏东坡的建设性意见很少,但他的批判性语言才华横溢,很有感染力。

苏轼的笔头动摇了宋神宗改革的决心。然而,此时王安石仍能忍受苏轼。支持改革的御史谢景温曾报道说,苏轼在埋葬父亲的路上贩卖国家特许经营商品。根据人治社会的潜规则,王安石想要赢得反对派的先锋队也是政治合理的。司马光也对王安石做了几次“政治小动作”。然而,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王安石没有动苏轼的头发。直到苏轼成为考官,王安石才下定决心将这面反变法旗帜罢出朝廷,影射王安石利用宋神宗的信任独断朝纲,跨越政治争论,属于离间君臣的“政治阴招”。

[img]512049[/img]

王安石回到钟山,不顾前嫌挺身而出救苏轼

到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前后八年两次为相。凭借政治家的智慧和毅力,他站在朝廷风暴的前沿,顽强地推进了富国强兵的宏伟改革。直到他耗尽了最后一滴努力,他才勇往直前,回到了中山。

就在王安石辞相归隐的第四年,即元丰二年(1079年)3月,苏轼从徐州移到湖州,这位永恒的政治反对派在《湖州谢上表》中给自己带来了政治麻烦。苏轼在诗中不断评论朝廷政治。当他在杭州通判时,后来被李约瑟称为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作为钦差大臣,他去杭州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在“与石讨论旧”中抄袭了许多苏轼的诗歌。回到朝鲜后,他向宋神宗提交了他认为有“政治问题”的诗歌和笔记。

这一次,在《湖州谢上表》中,苏轼习惯性地抱怨道:“陛下知道自己的愚蠢和不适时,很难追随新的进步;检查他是否老了,或者他可以饲养小民。“——这里的“新进”和“生事”这个词有明确的政治背景: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指责王安石的变法是“生事”;在《上帝宗帝书》中,苏东坡还将朝廷提拔的年轻变法官员称为“新进”。此时,苏轼已经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按照惯例,他的《湖州谢上表》在《朝廷豪宅报》上发表后,那些在朝廷“制造麻烦”的“新人”突然成为了世界士大夫的笑柄。

因此,李定、舒、何正臣等变法派“新进”官员轮流弹劾苏轼,并给他贴上“愚弄朝廷、傲慢自尊”等政治帽子。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宋神宗不得不派人将苏轼从湖州逮捕到御史台监狱。由于汉代御史台官署曾种植柏树,树上常有数百只乌鸦筑巢,后人称御史台为“乌台”,苏轼此案也被称为“乌台诗案”。李定等“新进”也鼓励和劫持时任宰相王贵,全力以赴将苏轼置于死地。

苏轼所属反对派政治大佬司马光等人在“乌台诗案”的整个过程中都沉默了。据史料记载,只有三个人挺身而出救苏轼。一个是他的兄弟苏哲,他愿意捐出他的官职为他的兄弟赎罪。另外两个是苏轼的政敌:一个是他一生的“敌人朋友”张敦,另一个是王安石。王安石对这种“因言获罪”的政治斗争手法非常反感。苏轼虽然以才华为傲,但道德严明,光明磊落,是君子。“盛世有杀才士吗?根据史料和宋人笔记,“乌台诗案,上以公疏入方决”。因此,宋神宗根据政治形势和惯例,将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img]512050[/img]

相逢一笑丧恩仇

“黄州四年”后,苏东坡来到江宁。王安石穿着一件与中山农民没有太大区别的衣服,骑着一头驴去河边迎接苏东坡。太晚了,苏东坡赶紧向船长鞠躬:“石敢穿野衣去见大丞相!”王安石拱手笑了笑:“礼物是为我们这一代人设计的吗?!”

这对原来的“政敌”立刻超越了政治障碍,恢复了“唐宋八人”——我们民族的精神态度和浪漫性格,这反映在两位优秀的人才身上。

王安石和苏东坡在钟山游山游水,谈诗论佛近一个月。

他们都可以自由进退,他们的精神姿态和浪漫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可以达到的辉煌高度——两位伟人在中山相处的日子,应该说代表了西哲海德格尔渴望的“诗意栖息地”。


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敌,为什么王安石后来为苏轼求情?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敌,为何王安石后来为苏轼求情?

,,,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多近视 欧阳修与纪晓岚也在其列
  • 据《中华遗产》记载:曾经有好事者根据史料,列出了一串古代近视文化名人:有战国时期法学家韩非子,有唐代大诗人韩愈和白居...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