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之战的结果是什么?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赤壁之战无疑是汉末三国时期最吸引人们关注和讨论的战役。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失去了统治世界的机会。战后,孙权和刘备夺取了荆州的一部分,为三国的鼎立奠定了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弱的,@ 其实三国能否形成鼎立格局还是有一定变数的。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到的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的基础,也直接确立了三国格局。换句话说,定军山之战后,其他诸侯几乎灭亡后,魏、蜀、吴也在实力上达到了一定的平衡。
[img]509129[/img]
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爆发。今年正月,刘备自阳平渡过绵水,驻扎在定军山,夏侯元率军作战。刘备率领1000多名精锐球员夜间攻击张合。张合率领自卫反击。刘备无法克服。夏侯元派张合守卫鹿角东部,自带精锐守卫鹿角南部。刘备全力攻击张合。张合输了。夏侯元随后分军一半救张合。因此,刘备在马谷采取了烧围角的策略,趁夏侯元前去灭火,派将军黄忠居高临下攻打渊军,夏侯元随后死亡。
@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破刘璋,攻克成都后不久,曹操也攻占汉中。汉中与蜀唇齿相依,蜀若不控制汉中,其安全将始终受到曹军的威胁。因此,刘备于建安22年(217年)进入汉中,进入汉中西门户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与曹军守将夏侯元竞争汉中,但两军相持一年多,相互胜负。作者认为,刘备要想在益州登基称帝,就必须攻占汉中,否则随时都有被摧毁的风险。而这也成为刘备在汉中战役中拼尽全力的重要原因。至于定军山之战,不仅是汉中之战的一部分,也直接决定了汉中之地的归属。
建安23年(218年),刘备复率蜀汉大军进攻汉中,与张合守备的阳平一线多年没有突破。建安24年(219年),刘备听从法正规划,带领军队渡过绵水,直接插入定军山,占据了定军山的有利地形。曹操的将军夏侯元率领军队,定军山之战开始了。
[img]509130[/img]
定军山之战于公元219年爆发,公元217年,刘备率军与曹操争夺汉中之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定军山之战爆发时,曹操和刘备都筋疲力尽。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谁能出人意料地赢,谁就能率先打破僵局,从而赢得整个汉中之战的全面胜利。
建安24年(219年)正月,刘备长期攻打阳平关,但未能克服。他带领军队南渡汉水,在定军山前扎营。夏侯元率兵争山,筑围与刘备军对峙,率领轻兵守南围,张合守东围。当时诸葛亮坐在后面,给刘备军队送粮草等物资。在刘备身边,法正的顾问正在提出建议。定军山之战是在法正的规划下进行的。
当时刘备军乘夜先攻东围,张合军首战不利,夏侯元分兵帮助张合。于是刘备用法正策,命令黄忠多次鼓噪而不攻,使夏侯渊放松警惕,然后突然进攻南围,势不可挡。夏侯元军大败,黄忠刀在定军山脚下劈夏侯元。早在215年,曹操就从南郑回,留夏侯渊守卫汉中,立即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在我看来,曹操把汉中乃至整个西线地区的兵马都交给了夏侯元。考虑到夏侯元的地位和资历,如果他没有在定军山战役中死去,那么夏侯元无疑将成为曹丕称帝后将军和司马的热门人选。
[img]509131[/img]
因此,很明显,夏侯元的死给曹操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可以与关羽的死给刘备带来的影响相媲美。如果夏侯元还在那里,曹操可能仍然愿意在汉中与刘备僵持下去。然而,曹操在汉中最高将领的死使曹操没有合适的替代者。
三
夏侯元被黄忠杀后,张和迅速退役阳平关。魏国士兵失去了教练,惊慌失措。杜袭和司马郭淮命令军队:“张将军是著名的朝廷将军,刘备害怕,今天紧急,张将军不能安定下来。”然后推荐张和为主要将军,军队安排,军队的心决定。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张和的资格和地位自然不如夏侯元。
夏侯元被杀后的第二天,刘备想再次渡过汉水攻打阳平关。魏国将军认为他们是寡不敌的,想以水为阵来阻止刘备军。郭淮认为:“这表现出弱点,但不足以挫败敌人。这不是真的。最好以远水为阵。最好是半济后击。刘备看到魏军退后远水布阵,犹豫不决,不敢渡河。
同年三月,魏王曹操以汉中危急,从长安出坡谷道,亲临汉中指挥作战。刘备集中兵力,守护危险,不与之作战,拖延时间,消耗魏军。刘备派黄忠带兵袭击魏军北山下粮库,黄忠没有回来,并派赵云率领数十骑去侦察。赵云和魏军突然相遇,然后勇往直前,魏军大乱,赵云战而退。魏军散而复合,追到赵云营。绵阳长张翼正要关闭营门据守,赵云玩起了“空城计”,让士兵们大开营门,偃旗息鼓。魏军到赵云营前,疑似埋伏,不敢追回。此时,赵云命令士卒挑鼓震天,用弩追击,魏军惊慌失措,自相践踏,落入河中溺死无数人。第二天早上,刘备到赵云营视察,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img]509132[/img]
@ 虽然曹操亲自来到汉中,但魏军与刘备军对峙了一个多月,士兵们逃跑了很多,粮草无法接应,士气低落。如果曹操不撤军,他很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公元219年5月,曹操“鸡肋”
为了密码放弃汉中,撤军北回。公元219年7月,刘备占领汉中之地后,自立汉中王,在绵阳(今勉县)旧州铺设祭坛。46人参加了东汉朝廷的书籍,包括士兵和马超。请立刘备为王。大臣们陪同他们,阅读祭品,戴上王冠。魏延是镇远将军和汉中太守,率兵守卫汉中。
进入汉中王后,刘备率兵返回成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被称为皇帝,被称为汉朝,被称为“蜀汉”。从那时起,汉中成为蜀汉北门和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平台。一般来说,定军山战争作为汉中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蜀汉的基础,开辟了三国的独立局面,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划时代的战争。从那时起,历史就进入了三国时代。
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如果曹操在定军山之战中取得胜利,甚至守住定军山,不仅会影响汉中之战的走向,还会影响三国的鼎立格局。对于刘备的蜀汉来说,如果没有汉中,他将长期面临喉咙肿块甚至日落的局面。至于诸葛亮北伐中原,复兴汉朝,这真是一种妄想。而这样,三国鼎立的格局将难以长久。在此基础上,定军山之战不仅奠定了蜀汉基业,也确立了三国格局。
定军山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对蜀国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