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裴行节用自己非凡的勇气平息了西突厥的阿斯那都支后,他回到了长安。然而,就在今年(679年)10月,后突厥突然爆发了大规模叛变。
自贞观四年以来,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去世后,唐朝统治下的东突厥部门在近半个世纪内基本稳定。然而,由于朝廷经常调动他们东征西征,这逐渐引起了突厥人的不满,尤其是一些民族上层阶级,他们养成了复兴的思想。
[img]507179[/img]
公元679年(调露元年)冬十月,仅在大都市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和奉职率所辖的两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他们,共有数十万人。唐廷以都市护府长史小思业率领进攻,失败归来。从那以后,突厥赢得了南方,攻占了定州。刺史霍王李元的命运开始消退,突厥疑似伏兵,害怕在夜间撤退。
11月27日,命刚班师回到朝鲜的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太仆少卿李思文和周道务将兵18万。他们将与西方军队一起工作,并与东方军队李文邈一起工作30万人。旗帜绵延千里,全部归裴行俭节制讨伐突厥。此外,他们将回到漠北南部,试图攻击南北部,突破突厥,稳定北部。
[img]507180[/img]
公元680年3月,唐军和突厥军在黑山地区展开决战。唐朝远征军总兵力达到30万人,这无疑具有绝对优势。战争形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在裴行俭的指挥下,唐远征军与突厥大军连续交锋,每次都大败敌军。突厥造反派首领阿史德在战斗中被唐军俘虏,这对突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挫折。突厥残部从黑山撤到狼山。裴行节再次追求,虽然土耳其部门在叛乱席卷,但在挫折面前,松散的部落联盟更加松散,最终引发了内斗,一些部落决定退出叛乱集团,被推到汗水被杀,这些部落与土耳其泥头向裴行节投降。
就在这时,唐高宗李志犯了一个大错误,认为突厥的叛变指日可定,于是派户部尚书崔志去定襄慰问士兵,处理突厥的善后事宜,然后让裴兴建班回朝。
朝廷急于召回北征大军,但帝国的西疆受到吐蕃的威胁越来越大,吐蕃势力如火如荼。今年,吐蕃攻占大唐西南重要军事城镇茂州安荣城,降服西部诸羌,严重威胁大唐西部的凉州、松州、茂州、遂州,西部占领龟兹、疏勒等四个西部城镇,南部直达天竺,北部接西突厥,成为大唐最强大的对手。
裴行节的班主任回到朝鲜,给了突厥人喘息的机会。
为什么后突厥要叛变?裴行俭是如何镇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