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是三国时期的三个诸侯国。自东汉末年以来,世界一片混乱。这时,所有的诸侯都开始战斗。为了争夺世界,这些诸侯国从未停止过战争。最后,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开始了。
魏、蜀、吴三国争霸不休,其中曹魏实力最强,蜀汉实力最弱。这时,东吴的存在感很低。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东吴的存在感都很低。小说《三国演义》是根据蜀汉发展起来的,罗贯中同意刘备。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抱刘贬曹。在《三国演义》中,苏州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诸侯国。在正史三国志中,陈寿是晋朝人,所以晋朝篡夺了曹魏的国家,所以三国志以曹魏为主线。从这个角度来看,苏州的存在感很低。
[img]505317[/img]
存在感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吴的实力不够。东吴在魏、蜀、吴三国中的建立难度处于中等水平,与曹魏相似。在魏、蜀、吴三国中,只有蜀汉最难建立。你知道,刘备没有门阀和士族的支持。可以说,他从零开始,最终建立了蜀汉。
曹操和孙权都比刘备好得多。曹操不用说,曹家在东汉几代都是官员。孙权的家庭背景并不简单。他也是东汉的官员。起初,孙策管理东吴。此时,孙权只是第二任领导人。孙策死后,孙权成为东吴的掌权人。
[img]505318[/img]
东吴的建立与四个人密切相关。他们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在东吴建立的过程中,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如果你仔细阅读历史书,你会发现这四个人中没有一个能有一个好的结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周瑜是东吴的谋士。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周瑜很生气,但他对周瑜很生气。历史上,周瑜死于疾病。一开始,周瑜跟随孙策。孙策死后,周瑜跟随孙权。此时,周瑜负责东吴的军队和马匹。赤壁战争结束后,周瑜与曹仁作战,周瑜死于中箭。
《三国志》。周瑜记载:“于和程普又进了南方,分开了大江。”“于县与仁相对,与马相对”。根据这样的记载,可以看出周瑜死于中箭,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无关。
公元198年,鲁肃和周瑜去了孙策。从那时起,他们就跟着孙策。在历史上,鲁肃建议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这样他们就可以形成亲密的盟友。鲁肃的想法是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安抚人民。这样,曹操就有了另一个敌人。
后来,蜀汉和东吴关系紧张。结果,鲁肃想帮助孙权夺回荆州。结果,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鲁肃终年46岁去世。可以说,鲁肃活活累死。从这个角度来看,鲁肃和蜀汉的诸葛亮有点相似。鲁肃死后,孙权亲自为鲁肃哀悼,诸葛亮也为此哀悼。
吕蒙在江陵战役后受了重伤。这时,吕蒙的生命奄奄一息。公元220年,战争一结束,吕蒙就病倒了。这时,吕蒙死于瘟疫,42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东吴失去了吕蒙、甘宁、孙娇、蒋钦四位将军。
鲁迅的结局也很糟糕。他犯了皇室的禁忌,那就是他参与了孙权两个孩子之间的存储斗争。孙权的新王子孙女与鲁王孙霸争夺储君,并与孙和孙霸争夺战。结果,他沮丧地结束了。鲁迅于公元245年去世,63岁。
盘点东吴四大功臣,他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