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王平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往下看。
在三国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蜀汉在诸葛亮死后,蜀汉留下了唯一能与曹魏作战的将军姜伟。诸葛亮死后,姜伟九伐中原,但收效甚微。事实上,在姜伟北伐之前,蜀汉和曹魏之间也有一场战争,为蜀汉延续了20年。这场战争是一场繁荣的战争。
蒋婉继承诸葛亮的地位后,蒋婉计划出水攻东三郡的战略被蜀汉官员否决后,蒋婉派姜伟开始瞄准雍凉,后来病情恶化,要求将益州刺史的地位转让给费祎和费祎,这基本上是蒋婉继承诸葛亮的地位。
[img]503413[/img]
曹睿因病去世,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在大多数人看来,曹爽除了是宗室之外,一点能力都没有。特别是司马懿,也是辅政大臣,在新城之战中斩孟达,在关中陇右拒蜀汉诸葛亮多次北伐,平定公孙渊为曹魏解决辽东问题,魏明帝登基后击退东吴孙权的四路兵马。司马懿的功绩和美德越来越高,曹爽自然坐不住了。他需要为自己树立威望,否则永远比不上司马懿。建立军事声誉征服蜀汉是最好的目标。
244年3月,曹爽西至长安,任命亲族夏侯玄(夏侯渊从子夏侯尚之子,玄母为曹爽姑姑)为征西将军、都雍凉军事,雍州刺史郭淮为夏侯玄军前锋。3月,曹爽本人从长安带领数万人出发,与夏侯玄的军队会面,从罗谷10多万人,从罗谷口攻打汉中。
[img]503414[/img]
蜀汉时期,守卫汉中的著名将军魏燕和吴毅都去世了。现在,王平和守卫蜀汉的士兵不到3万人。当时,蜀汉的一些将军认为,军队太少,无法阻止魏军。他们应该放弃关口,坚守汉城(今勉县东)、乐城二城(今城固县桔园镇万家营村),魏军进入汉中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抢回阳平关。王平否认了部将收兵固守汉城、乐城等待援助的建议,认为援兵太远,放敌入关(阳平关)一定是灾难。是派遣护士刘敏等领兵根据自己的兴势拒绝了敌人,多面旗帜延续了100多英里,以增强军事力量。王平带领军队,同时防御魏军从黄金谷(兴势东)分兵进攻。
王平认为这是正确的。一旦曹魏被释放到海关,曹魏就可以依靠阳平关与蜀汉作战。然而,如果曹魏的军队被阻止,曹魏必须走秦岭小道才能运送粮食。蜀汉派兵占领这些道路,曹魏粮道断裂,曹魏作战困难。果然,像王平一样,曹魏军队受阻,供应困难。费毅从成都督察赶到,率先带兵守山。曹爽无法前进,但他不得不撤军。然而,费毅已经被先进士兵占领了魏军的后路,费毅指挥军队反击了不堪重负的曹魏军队。曹爽经过艰苦的战斗才撤离,受了很多伤。牛马带来的转运也几乎耗尽,羌、胡等地对他抱怨,关中也大大浪费。
[img]503415[/img]
虽然在费祎和王平的指挥下,蜀汉几万人马大破十几万魏军。这是蜀汉的硬记录。小百科觉得兴旺之战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一样重要。他来蜀汉时,是一场积极的防御战,阻止曹魏军队南下,将蜀汉灭国退回20年。然而,不是五虎将领、曹魏、曹魏、诸葛亮和司马懿,最终导致了《三国志》中的一场简单的战斗。
虽然《三国志》对这场战争记载不多,但这场战争作为古代以进攻防御取胜的典型战例,却被后人津津乐道。在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军事书籍”之一的《百战奇略》中,这场战役被归类为“退役”,称两军作战。如果敌人占领了危险的土地,战争局势陷入困境,他们应该提前退役以保护军队。此外,在繁荣之战后,费毅赢得了成乡侯爵的称号,并在蜀汉的军事上获得了发言权。相反,曹爽的威望和影响力急剧下降,这为他最终在未来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中倒台奠定了基础。
当时王平的守军不到3万,为什么能打败曹爽的10多万军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