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张献忠有屠蜀吗?史料是怎么记载的?

说到张献忠,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春西湖送谢曹韵》中写道:“酒遇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明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在一起。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这样的缘分,他们的交流只能是徒劳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和别人交流,你必须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人。如果两个人有相同的抱负,那么未来的每一件事都是非常光明的。在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对四川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他有一群非常忠诚的人。即使他做了很多坏事,他也一直跟着他,最终导致他犯了一个滔天的错误。

但现在很多人开脱了他的罪行。人们一直在争论张献忠是否屠宰蜀国。据资料显示,张献忠屠宰蜀国的历史资料有450种,其中包括《张献忠陷入庐州纪》、“蜀碧”等比较有名,意思是说“张献忠屠蜀”就是定论。就连鲁迅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说张献忠乱杀人。

而且还在《介亭杂文》中说自己有一本关于张献忠祸蜀的书,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要看这本书。

首先,张献忠入川是为了把四川作为根据地,这样他就可以攻打汉中定西北,最后还可以封王封侯。

[img]491864[/img]

第二,张献忠于1646年去世,但满清于1659年攻打重庆。也就是说,四川人已经和清军搏斗了13年。然后张献忠的屠宰事件几乎让四川人灭绝,不会有抵抗。

三、而且张廷玉也是三朝元老,他本来就是清朝的御用文人,编的《明史》和《蜀碧》都是关于张献忠屠蜀的,值得怀疑。

有些人认为“张献忠屠蜀”是一件非常可疑的事情,但这些原因太容易被驳斥。首先是第一个。事实上,鲁迅早就在《晨凉漫笔》中说过。他认为张献忠一开始不想杀人,但他仍然想成为皇帝。后来,我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清兵很快就进入了海关。这样,我只能走一条路,开始杀人。

第二条鲁迅在他的《灯下漫笔》中解释说,他认为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立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战争中的立场,更不用说这种事情了。也就是说,“张献忠屠蜀”是真的,但他并没有杀死蜀人。

事实上,张献忠已经进入蜀国三年了,后来他的人性消失了。一开始,情况并非如此。所以在短短几个月内,即使是数十万军队也不可能杀死数千万人。此外,四川的领土如此广阔,更不用说杀人了,甚至士兵们也不可能再去任何地方了。

然而,事实上,即使张献忠没有屠杀所有人,他的罪行也不值得原谅。事实上,不能说四川人会恨张献忠欢迎清军。这是不合逻辑的。这两支军队对这里的人民都不好。哪里有欢迎的说法?

[img]491865[/img]

还有450种关于张献忠屠蜀的资料,但这些资料不是满清御用文人写的,很多都是南明时期的作品,比如《国家争议》。

但此外,明朝杨思昌之子的《孤儿号记录》也反映了这一点。然而,在《纪事略》中,作者曾在大西国工作,并在书中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这部作品的信实性还是比较高的,收集了很多关于张献忠屠杀四川人的命令。

此外,在《大西通纪》中,张献忠的下属在逃亡后也写了一段私人历史。虽然这本书的原名是《劫后传信》,记录有点简单,但有些事件更可靠。其中,另一些数据显示,1647年张献忠在西充县箭死后,他的一些人开会讨论,并明确表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不会打架,也不会杀人。”

张献忠的妻子甚至被处死了,他的左丞相王兆龄也死了,所以有这样的做法就是张献忠滥杀无辜,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人心。

[img]491866[/img]

结语

事实上,这些事件的记录表明,他的屠宰是一个事实,不值得怀疑。这种事情伤害了这么多人,必须记录下来。


张献忠有屠蜀吗?史料是怎么记载的?张献忠有屠蜀吗?史料是怎么记载的?

,

  • 张献忠是怎么屠川的?真的一天侮辱20万少妇吗?
  • 杀了女人后,张献忠狂喜欲舞,并向百官表贺,称自己已经脱离了女人的束缚,身无挂累,前行无阻,定得天下。 被张献忠部队绑架...

  • 解密:明末皇帝崇祯凌迟处决袁崇焕有什么隐情?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割肉。可悲的是,沿途的人非常讨厌辽东的鞑靼人,更讨厌汉奸。因此,富裕的家...

  • 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秦良玉:白杆雄兵杀死的敌人魂飞胆丧失
  • 张献忠攻打四川,秦良玉被四川守将邵杰春节,邵公清谨,但良玉认为自己不知兵,指挥不当,不虚心听劝。她说,我是一个受国家...

  • 张献忠到底是怎么死的?张献忠死亡之谜揭秘
  • 前大西军将领刘金忠叛变后,首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与明军曾英勾结,然后离开保宁(今四川阆中),投降了南下清军统帅的豪格...

  • 解密:为什么平西王吴三桂让儿媳建宁公主守寡30年?
  • 2013年4月13日,康熙命令处决吴应熊及其儿子吴世林。吴三桂的叛乱使他的儿子和孙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并将他的儿媳推向了生命...

  • 崇祯临终疾呼大臣亡国:他真的不必为亡国负责吗?
  •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临死前,写下了一段著名的遗言:我凉德轻蔑,上干天咎,但都是诸臣误我。 显然,亡国之君把亡国之责算在了大...